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1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7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尺度重组理论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由中央政府推行的新的区域发展政策安排,旨在调控国家、区域和城市尺度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导资本流动以实现特定的空间发展目标,因此可视之为新一轮国家的尺度重组。借鉴西方的尺度重组理论,本文主要从大珠三角城市在经济上的空间联系以及香港问题在政治上的领域关系等两个方面,探讨关系空间如何影响到国家的尺度重组,以及国家的尺度重组对城市的尺度重组的影响。研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于重塑资本流动的地方空间,为“资本固着”提供社会活动平台,继续参与国际劳动分工,深化经济合作,提高区域的全球竞争力。与此同时,国家也通过尺度重组来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领域政治问题,通过新的空间规划把边界问题纳入一体化的经济发展体系之下,保证政治稳定。中央政府把国家建设的尺度下移到粤港澳地区,促进了粤港澳的城市发生多元尺度重组策略,包括城市内部的尺度上推和尺度下移,城市外部的合作联盟和尺度政治。最后,文章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影响,讨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实践对尺度重组理论的补充和对认识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2.
关于山西与环渤海地区区域工业合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作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工业结构呈现出\"畸重型\"特点。近年来,这种结构与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山西工业处于一种不景气状态。山西工业要振兴,区域合作是捷径。山西与其东邻的环渤海地区,有着明显的地缘优势、资源互补优势和良好的合作基础。随着国家经济建设重心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山西作为中部地区的前沿地带,很有可能成为环渤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工业的首选地区。山西应牢牢抓住这一契机,加强与环渤海地区进行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合作。其合作途径是文章重点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43.
长江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基础上,文章从长江三峡库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旅游资源的特征以及三峡工程兴建给长江三峡库区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分析入手,探讨了长江三峡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与可持续利用问题。提出了三峡库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在遵循非均衡空间开发格局的同时实施\"点-轴-网\"战略开发模式,并指出\"一线二区三精品\"的战略开发重点和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44.
东北地区国民党组织的建立与蒋张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91931年,蒋张在东北地区建立国民党组织问题上的争斗,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双方的争斗是在统一与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本质上是统治阶级内部中央集团和地方集团在政治权力上的分配与争夺。其影响是相互的和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45.
本文运用场强模型,在时间可达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在不考虑权重和考虑权重两种情况下,南京都市圈城市吸引范围的演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建议。得出的结论如下:1城市的吸引范围与行政区范围不完全一致,城市吸引范围扩展至江北的沿江城市有芜湖和镇江。2不考虑权重的情况下,南京、芜湖的吸引范围总体增长,扬州、镇江、巢湖、滁州、马鞍山的城市吸引范围总体下降,淮安的城市吸引范围变化不大。3考虑权重的情况下,南京和芜湖的城市吸引范围上升,淮安、镇江、巢湖的城市吸引范围下降,扬州、滁州、马鞍山的城市吸引范围波动下降。南京的城市吸引范围占南京都市圈的绝对优势。4建议芜湖、马鞍山等沿江城市进一步完善过江通道,实现沿江城市的跨江发展;通过加快交通建设和淡化行政界限,增强城市间联系;根据城市吸引范围调整行政区划,如拆分巢湖并入芜湖、马鞍山等城市,句容并入南京市。 相似文献
46.
本文讨论了图们江地区开发前景及其对吉林省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阐述了吉林省东西向条形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吉林省应利用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和新亚欧大陆桥建设的契机组建东西向开发开放走廊带,使该走廊带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轴线,从而促进吉林省经济的振兴。 相似文献
47.
香港地区博物馆的运作具有组织架构一体化、陈列展览现代化、展品来源社会化、推广活动网络化、服务设施人性化等特点,为内地博物馆的运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8.
Nuo ZHAO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2016,10(2):158-183
During the Chines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the Taihang Base Area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ases established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behind the enemy lines in northern China.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war, the base areas were impacted by both the outside character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and the larger United Front environment. Many cadres in the Taihang Base Area came from other locations. In Shanxi Province, the existence of the Sacrifice League and the unusual configuration of the United Front produced scattered but widespread “local/outsider” contradictions within the cadre ranks. In response to this, local Party organizations promoted political integration through a variety of means and gradually brought these contradictions under control. However, because of the aggressive efforts of the Central Shanxi Special Committee to integrate the Sacrifice League into the Party, a severe conflict emerged between the Central Shanxi Special Committee, which represented outside forces, and the Sacrifice League, which represented local forces. Through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Eighth Route Army and the Northern Bureau,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ebei–Henan–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resolved the problem through high-profile criticism and low-profile measures, thus promoting progress toward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49.
1999~2001年间在江苏南部分别调查了句容、金坛、高淳等6市县旧石器地点16处,采集100余件石制品,类型有石核、石锤、砍砸器、镐、石球、尖刃器等。初步研究表明,石制品均出自下蜀黄土中,地质时代大约为中更新世中晚期,即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器工业的性质与邻近的安徽水阳江流域旧石器十分接近,属于中国南方砾石石器——砍砸器传统。 相似文献
50.
闽西土地改革运动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解放后 ,闽西老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问题特别突出。到土地改革前 ,这里存在着全国绝无仅有的土地占有情况。本文通过分析闽西五种不同类型地区的土地占有状况 ,得出制定有别于一般老区和新解放区的特殊土改政策的依据 ,阐述闽西老革命根据地土改政策的制定过程、具体做法 ,并总结土改所取得的成就 ,讴歌新中国土地改革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