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1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2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A range of archaeological and palaeoclimatic studies use isotopic analyses of ungulate hypsodont tooth enamel. Such studies commonly assume a constant growth rate, though this has not been fully tested. Here, we use stable isotope analyses of sequential enamel samples to study horse tooth growth. We fit the data using models corresponding to constant and exponentially decreasing rates of growth, and compare the results to metrical data showing the geometry and timing of apposi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enamel apposition and maturation advances at an exponentially decreasing rate. An understanding of this variable growth rate is crucial for interpreting isotopic data from equid teeth. 相似文献
53.
Jarosław Działek 《Geografiska annaler. Series B, Human geography》2014,96(2):177-193
The concept of social capital is widely perceived as a promising tool for explaining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countries and regions.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weak links (bridging social capital) and social trust in an area favour its better access to other forms of capital, that is, economic and human capital. However, strong links (bonding social capital) may stifle creativity and entrepreneurship. Since the vast majority of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social capital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focuses on highly developed 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it seems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to evaluate the usefulness of this approach when applied to post‐communist countries with their different experienc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identify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different forms of social capital in regions of Poland and then to test a hypothesis on the impact of this capital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despite the existing differences between regions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vels of social capit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may be explained either by low social capital levels or by the overall degree of Polish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54.
55.
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基于1978-2007年东、中、西部、东北地区面板数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取1978-2007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原因,但经济增长是城市化的长短期原因均无法得到证实;东部地区的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均互为因果关系;对于中、西部、东北地区而言,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原因,但不是其短期原因,长短期内经济增长都不是城市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6.
57.
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1953-2009年中国居民消费增长率波动进行分解,得到其IMF分量及趋势分量RES,运用方差贡献率及相关性检验其周期变化,并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对增长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居民消费增长波动存在3年、8年和12.4年的准周期,以准8年周期为主,准3年周期次之;56年来居民消费呈波动增长趋势,1978年是其突变点,当年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极大促进了居民消费增长,1983年居民消费增长率超过临界直线,此后呈显著上升趋势。经济因素、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是影响中国居民消费增长波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8.
以广州和西安两个省会大城市为例,通过比较广州和西安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增长差异,指出广州城市旅游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增长,而西安城市旅游的结构性增长不明显。进一步基于层次与等级的旅游供给分析框架,解释大城市旅游结构性增长的驱动力。研究表明,城市功能和地位的提升是大城市旅游的结构性增长的主导驱动力。大城市要实现旅游的结构性增长,要重点提升旅游相关的城市功能和地位,如政治、文化、现代服务业、交通、商业和城市接待功能等,并配合旅游核心要素的建设以及旅游主题和特色的营造。结构性增长是判断大城市旅游发展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是指导大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59.
60.
本文从概念、理论及因素等方面对目前在城市化空间增长约束作用的特征进行了梳理,认为目前的研究存在着区域宏观尺度的把握较少、因素集成分析较少、缺乏直接针对城市用地本身与其他因素的相关关系分析等不足。笔者认为从约束角度开展对城市化空间增长上限的研究工作,关键是如何确定区域水资源安全容量、粮食安全下的耕地最小规模、可恢复条件下生态空间的最小规模或城市生产生活所需的最小生态空间规模等阈值,并提出城市化空间增长上限确定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