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3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2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商代青铜器的圈足部位常常可见一些孔洞,这些孔洞的形成与泥芯撑的设置有关。泥芯撑是使用复合范铸造青铜器时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用于范和芯之间的定位和保持壁厚,避免盲芯成为"悬芯"。这一技术看似简单,却有其重要的工艺价值,其本身的技术演进路径与青铜器铸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试图梳理从二里头到晚商时期各类青铜器使用泥芯撑技术的概况,丰富对商代青铜器铸造工艺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42.
河南新密市古城寨龙山文化城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古城寨遗址位于河南省新密市与新郑市交界处 ,在新密市东南 35公里的曲梁乡大樊庄村古城寨村民组周围。遗址规模宏大 ,城墙高大 ,气势雄伟。城内地面高于溱水河床 1 0米 ,高于周围地面 2米~ 5米。 (图一 ;彩版二 ,1 )原据密县地方志认为古城寨城址是西周郐国都城 ,故定为郐国故城 ,1 98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通过近年的钻探调查与试掘 ,被确认为龙山文化城址后 ,于 2 0 0 1年 5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997年夏季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新密市炎黄历史文化研究会和新密市文物保管所的… 相似文献
143.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江汉考古》2002,(1):4-14
秭归望家湾遗址是长江三峡大坝附近一处受洪水破坏严重的古代遗址。堆积中第5、6层属商周时期的淤积层,不见文化遗迹。在淤积层和河漫滩上出土或暴露许多石器、商周陶片和少量新石器时代陶片。石器种类有斧、锛、凿、铲、小锛、锤、犁形器、刮削器、圆形刃和半圆形刃石器、盘状器、砺石等。商周陶片可辨器形有罐、喇叭形器、瓮、盆、豆、盘、杯、缸、纺轮等。在盆、盘、罐等器皿中出现一些新器形。商周陶器的基本特征属早期巴文化。望家湾遗址的发掘为早期巴文化的研究增添了一批新资料。 相似文献
144.
145.
146.
上博简中记载有关周室先祖后稷诞生及其发展农业的内容 ,比如简文所记“串咎” ,即屡见于文献的高 (郊 )、宫 ;简文所说的“”、“”为后稷之母向神灵祈子所献之物。简文所载补充了文献的相关内容 ,并对考察上古习俗提供了线索。从简文内容看 ,春秋战国时期 ,有关后稷的传说正处于由质朴到神化的转变阶段。 相似文献
147.
夏商时期中原与长江中游地区的文化联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夏商时期中原地区与长江中游地区夏商时期文化因素的分析,论述了二者的关系,认为中原文化自二里头文化三、四期之时对南方大力扩张,至二里岗文化时期发展到顶峰,在殷墟文化一期阶段后退缩。作者提出,中原力量的南进与中原青铜器铸造量在峰值上完全不一致,为众多学者所强调的商人南进掠铜论的观点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48.
149.
从商金文的寝某称名形式看殷人的称名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商时期的姓氏人名问题,近年来颇引人注目。从殷墟卜辞及金文中反映的情况看,当时的姓氏制度相当复杂,许多问题至今都未能在学界达成共识,诸如“妇某”之“某”究竟是姓是氏,是女字,抑或其它;贞人名及“子某”之“某”是氏还是私名等,争论颇多。又由于姓氏人名问题的解决与否涉及到我们对殷商社会组织的正确认识,关系到古文字资料的准确断代,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欲就该问题中的某些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笔者认为,要解决商人的姓氏人名问题,商金文中的“寝某”称名形… 相似文献
150.
李学勤先生在《洛阳林校车马坑的启示》一文中,谈到现收藏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两件“蚌片兽面”,认为它们与洛阳林校车马坑出土的瓷瓮漆盖上的蚌片性质相同,“很可能也是类似的漆盖上的装饰”,“它们的年代也应该相差不远”①。就笔者所知,这类蚌片兽面在安阳殷墟和其他商代遗址以往的发掘中多有发现。而且,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这两件,也是出自殷墟。现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草成此文,以作为李学勤先生文章的补充。一 李学勤先生提到的这两件蚌片兽面,发表于怀履光《骨的文化》一书。李先生的文章中已经对这本书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