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论文介绍了场域理论,并运用场域理论对中国内陆山区新侨乡的国际移民潮进行分析。通过对场域、资本和村民"习性"的研究,从外在的社会结构和内在的个体心理结构两方面来考察新移民活动,为新侨乡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观察解读模式。笔者认为新移民场域内资本的流动和转换是推动国际移民潮出现和变化的关键因素。随着各种资本向内陆山区农村的转移,新侨乡的范围和国际移民的数量将会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52.
汪志国 《安徽史学》2010,(4):107-113
在以农业为主要经济部门的传统社会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水利大省.近代中国,社会动荡不安,致使安徽水利事业步履艰难;频发的自然灾害,尤其是水、旱灾害,促使人们对水利问题的思考与关注,也迫使安徽人对淮河、长江及其它水利设施进行不同程度地治理.近代安徽水利建设与水旱灾害、科学技术、农业生产等关系密切,这些水利事业的兴办,对防止自然灾害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时间地理学是一种表现并解释时空间过程中人类空间行为与客观制约之间关系的方法论。但是大多数的实证研究仅限于日常行为,长期空间行为研究存在不足。本文通过制约与能动性、行为的长期性、时空间意义等关键命题的再思考,提出可以统合时间地理学和生命历程理论对个体行为进行理解。生命历程理论作为关注个人生命历程和社会变迁互动关系的社会学理论,能够有效地补充时间地理学在社会过程分析中的不足。通过比较二者的异同,本文提出以生命历程理论的生命轨迹和时间地理学的生命路径为基础,重新构建长期空间行为生命路径,整合社会心理因素、多重社会角色、多维社会时间,以实现对于个体生命历程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54.
城市居民迁居行为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课题,但以微观手法研究郊区居民迁居行为重构尚不多见。本文基于质性研究方法,以位于北京郊区的回龙观居住区为例,以微观的手法对城区拆迁居民、经历体制转型的中老年人、北京本地年轻人以及外地来京年轻人的迁居历程进行解读,寻找经济、社会和制度变革与个体生命历程的交集,进而洞察郊区居民迁居的一般性特征。在此基础上,从迁居机会供给、住房需求、住房获取能力、迁居决策4个方面归纳郊区居民迁居行为重构特征,并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阐释重构机制。对郊区居民迁居行为重构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北京城市空间重构及郊区化进程。  相似文献   
55.
北魏均田制下产权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勇 《史学月刊》2005,(8):25-30
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我国历史上的均田制进行分析是很有意义的。作为国家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形式,均田制依靠国家的力量得以推行,为国家建立税收基础,以实现国家租金收入的最大化。但是,在均田制实施的过程中,却遭遇到了来自下层的变通与退出力量,使得均田制度的演进过程又呈现出既定利益结构下的诱致性变迁。  相似文献   
56.
顾颉刚先生一生都喜欢游历 ,他非常重视实地的考察 ,并自觉地将实地考察与学术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他在古史考辨、民俗学、历史地理学、边疆与民族问题等诸多学术领域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实地考察的重视及身体力行。他这种严谨扎实的治学精神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同时也在史学方法论方面给了我们极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57.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生命历程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旨在消弭宏观社会发展和个体生命成长之间的鸿沟,作为一种分析视角,生命历程展示了年龄在居民日常出行特征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广州市居民出行日志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处于不同生命历程阶段中广州市居民的日常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居民的出行距离、花费时间和出行起始时间三个方面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生命历程特征,其中出现距离和花费时间随年龄变化呈现明显的"M"型曲线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以结婚和生小孩两个家庭性节点事件和住房体制改革等社会性节点事件为例,对出行生命历程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8.
生命历程理论试图通过时间维度来建构生命事件与社会环境和个体等制约间的互动关系。空间行为研究逐步由形态描述向过程和机制研究转变。生命历程理论为长期空间行为研究提供了较新的研究视角。本文试图将社会空间元素融入生命历程理论中,将长期空间行为自身及其社会空间影响作为事件状态的重要内容,从轨迹、转折点、持续期等角度来分析长期空间行为的发展演化及其社会空间后果,利用事件状态变化的恰当时间(timing)和转折点,把事件状态变化动态地置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分析长期空间行为与社会路线、个体路线之间的内在联系。建议尽快合作开展长期空间行为纵贯调查,加强数据共享和团队合作,这是加强国内人文地理学的微观、动态和过程研究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59.
潘美含  杨晓霞  潘卓 《人文地理》2017,32(6):154-160
对养老旅游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发现旅游主体的内在动因,深入开拓养老旅游市场。本研究基于生命历程理论,选取影响养老旅游决策行为的16个变量设计问卷,在重庆市展开实地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养老旅游决策行为的影响中,“个人能动性”影响最为显著,“相互联系的生活”影响较为显著,“一定时空中的生活”有一定影响,“生活的时间性”影响不显著;总体而言,对养老旅游决策行为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有居住地、退休前从事职业、退休后年收入水平、是否有需要照顾的家人、文化程度、养老储蓄、个人年际旅游最高频次、动态爱好活动频率。养老旅游决策行为受不同生命历程影响。  相似文献   
60.
The context of burials in archaeological sites, that is whether the body was inhumed, wrapped, or in a coffin, is an aspect of mortuary ritual that has been missing from English-language publications on the subject. This is despite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in France over at least the last two decades of methods of determining the context under the rubric ‘l'Anthropologie de Terrain’, or Field Anthropology.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methods and applies them to prehistoric burial samples from two sites in Southeast Asia. This shows that burials at the Bronze Age site of Ban Lum Khao were either in coffins or wrapped. The practice of coffin burial appears to have been abandoned later, as all burials at the nearby Iron Age site of Noen U-Loke were wrapp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