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篇
  12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历程及基本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尽管发生过曲折,但的确取得了巨大进展。在经历了良好的开端、曲折发展、重大挫折、恢复与推进等发展阶段后,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治现代化的新局面。从这一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不能脱离具体国情,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的保障,必须以政治稳定为前提,正确处理西方文明成果、本国政治传统和政治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2.
徽州古民居庭院的理水与空间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青水秀、云绕雾罩的皖南,明清以来的民居质朴而典雅、实用而美观;本文着重讨论了徽州民居在庭院的理水与空间布局上的特点,指出建筑与环境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3.
潇河是汾河的第二大支流,其流域是晋中重要的经济区域,明清时期流域水患灾害渐重,其中下游河道频繁迁徙是新出现的灾害。由于流域较小,正史记载不详,本文以地方志为主要材料探究了河道迁徙的主要原因。鉴于历史时期该流域植被一直较少,明清上游白马河一带又未出现较大规模的山地坡垦,故河道迁徙之根源应在下游。本文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流域洪涝暴雨是河道迁徙的直接诱因;其次,下游湖泊消失、渠道密集等生态环境之变化则是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4.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verse ways that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negotiate their social identities and construct their life course trajectories on the street, based on ethnographic research with street children in Tanzania. Drawing on the concept of a ‘street career’, I show how differences of age, gender and ethnicity intersect with the time spent on the street, to influence young people's livelihood strategies, use of public space, access to services, and adherence to cultural rites of passage. Using the notion of ‘gender performativity’, I analyse how young people actively reconfigure gender norms and the concept of ‘the family’ on the street.  相似文献   
125.
刘太祥 《史学月刊》2002,7(8):101-104
中国传统史编纂坚持求真的原则,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采取科学的方法,广泛地搜集史料,精审地考证和选择史料,保证史料的客观性;秉笔直书,评价公允,真实地反映历史面貌,客观地探讨历史发展规律,体现出先进的思想;保存了大量的科学内容,为人们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达到了史学经世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6.
民国时期是西北地区交通近代化的重要阶段,对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相关文献资料,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论述了民国时期西北交通事业发展的历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127.
128.
人文地理学课程建设与高校跨世纪教学改革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郑耀星 《人文地理》2000,15(5):54-57
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构成一级学科地理科学。人文地理学课程建设在高校跨世纪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充分展现人文地理学的教育功能,构建高校多层次人文地理学课程体系;充分利用人文地理学社会针对性,全方位建设地理专业应用人文地理学课程群体;充分体现人文地理学课程的区域性,建设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人文地理学课程系统;全面概括充分完善人文地理学理论,建设各专业通用的理论人文地理学课程;充分发挥人文地理的应用优势,建设各专业实用的应用人文地理学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