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In 1884 Theodore Roosevelt chaired a special committee of the New York Assembly, charged with investigating corruption in New York City departments. Roosevelt had also presented to the Assembly a bill to strip the city’s Board of Aldermen of their power to confirm mayoral appointments. The “Roosevelt bill” sought to break the power of Tammany over these appointments, and reduce waste and corruption. While the committee’s investigation provided the press lurid examples of corruption and incompetence, in the end it did little to diminish Tammany’s power. For Roosevelt, however, the committee hearings served as a perfect backdrop to his Aldermanic bill which was eventually signed into law by Governor Grover Cleveland. The parallel paths of the bill and the committee revealed Roosevelt as a shrewd politico building his reputation as an urban reformer.  相似文献   
22.
立于北京孔庙内、镌刻有清朝全部进士姓名及甲第、籍贯的进士题名碑,是清朝重要的科举文献.本文讨论了题名碑的建立、规制、书写、改刊等问题,对题名碑的文献价值、题名碑的讹误等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3.
从"枪手"看清代科场枪替活动的市场化倾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枪替是清代科举考试中的主要舞弊方式之一。枪替活动与当时的社会经济、风尚习俗相互影响。乃至出现了较显的市场化倾向。乾隆年间是枪替活动比较活跃的时期。雇倩枪手作弊现象在童试和岁科试中更具普遍性。  相似文献   
24.
作为城市政治机器的代表,美国纽约市的坦慕尼协会一度被视为城市“毒瘤”,尤其在进步主义时代,改革者将其视为阻遏市政改革的罪魁祸首。这一脸谱化的负面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是历史的选择性“记忆”,而坦慕尼协会对纽约城市发展的贡献却被选择性地“遗忘”。同时,坦慕尼协会的衰落并非缘于与城市进步主义运动互斥,相反,正是因为其拥抱改革,才瓦解了原有坦慕尼组织的权力网络。如果将坦慕尼协会置于更加宏观的历史视域下考察,还会发现美国政府与社会之间权力的消长,直接影响了坦慕尼协会的命运,而在其兴衰演变的过程中,美国政党政治从中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5.
William Conroy 《对极》2023,55(4):1128-1151
This article engages with Frantz Fanon's writing on both geographical and dialectical movement. It suggests that in particular historical-geographical contexts—such as those described by Fanon himself—geographical patterns of mobility and confinement operate as the presupposition and result of “race”; while also functionally enabling capitalism's necessary and enduring dialectic of appropriation and capitalisation, and reproducing the Fanonian “zone of nonbeing”. More simply,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in certain conjunctures the tight articulation of race, mobility,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 inhibits the reciprocal recognition of equals. In those contexts, a spatialised “counter-ontological” politics is the only means of establishing intersubjective symmetry and the preconditions for Fanon's “new humanism”. This article concretises these arguments in relation to historical work on antebellum “carceral landscapes”. It concludes by drawing explicitly on Stuart Hall's reflections on articulation and “lines of tendential force” in order to think through the relevance of Fanonian theorisation today.  相似文献   
26.
青海瞿昙寺是中原地区至今保存较完整,集古建、雕刻彩绘和壁画于一体的明代早期官式建筑群。瞿昙寺瞿昙殿现存壁画约217.5 m2,是中原地区经典的明代早期藏传佛教壁画,具有珍贵的历史和学术研究价值。本研究通过显微镜(OM)、剖面分析(Cross-section)、扫描电镜-能谱(SEM-EDS)、X射线衍射(XRD)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瞿昙寺瞿昙殿壁画制作材料及工艺开展了初步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瞿昙殿壁画以砖墙体为支撑体,地仗层由粗泥层和细泥层组成;地仗中粗细泥层含沙量不等,粗泥层含沙量约60%,细泥层含沙量较少,约为16%~25%;地仗层中总体纤维含量为3%左右;地仗土粒度级配良好,粒径多集中在1~100 μm之间;地仗中含少量硫酸钠和氯化钠;瞿昙殿壁画使用颜料主要为铅丹、朱砂、氯铜矿、副氯铜矿、石青等矿物颜料,颜料层厚度20~200 μm之间;铅丹颜料在瞿昙殿中出现“章丹打底银朱盖面”的分层应用以及铅丹变色的现象;瞿昙殿壁画中明代壁画无底色层,清代乾隆时期壁画有底色层。本次分析研究获得瞿昙殿壁画层位、地仗组成和颜料使用信息,为瞿昙殿壁画科学保护和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27.
为了研究公路的交通振动对彩塑损伤状况,对山西省晋祠圣母殿内彩塑进行了脉动和汽车振动测试。脉动测试与分析得到了彩塑基频自振周期、阻尼比及传递函数;单车公路汽车振动测试及利用传递函数进行的多车振动数值计算分析,得到了彩塑在单车行走下的最大位移为3.40×10-2μm,五车纵列行走振动最大位移为1.32×10-1μm,及在不同汽车流下的振动位移。根据彩塑残损情况和振动最大位移角2.24×10-7rad,提出了瞬时振动对晋祠泥质彩塑影响的判定等级和准则;根据疲劳损伤理论和振动测试结果,提出了持久振动对晋祠泥质彩塑损伤的判定准则;根据晋祠泥质彩塑的现状损伤和其在振动时的瞬时位移极限角,提出了不同等级公路应有的避让距离分别为3200m、2400m、1800m、1200m、800m,并对晋祠周围的公路状况进行了判定。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从道教经典出发,证明传宋代画家武宗元《朝元仙仗图》中的主神组合不宜称为"五帝",而应是"东华、南极、西灵、北真"四天帝王(君),他们原本都是东晋以降上清派道经中的重要神祗,这一组合在晋末灵宝经中最后形成,被北周《无上秘要》中的经戒传授科仪吸收,唐代道教经戒传授仪式又沿袭了《无上秘要》的传统,"四天帝王(君)"组合遂得到广泛认同。通过缕析道教经典和世俗文献,作者认为传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式的壁画在唐五代很可能位于道观的三清殿。由于三清殿在唐代并非主流,因此很可能是在宋真宗确立其主殿地位以后,这种构图样式才有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黄宗羲编选《明文海》、《明文授读》时,误将明代嘉靖至万历时期徐显卿所作的《与同年诸翰林论文书》一文置于成化至正德时期的徐祯卿名下,后来许多研究者便据此认为徐祯卿的诗文理论"充满悖论",并试图为他这种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悖论"强行解释,这是不可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30.
我们从武英殿建筑群的武英门、武英殿、敬思殿、武英门东西值房、东配殿及北值房、西配殿及北值房、恒寿斋、井亭11座建筑的20余种木构件上,共采集1145个样本进行树种鉴定。结果表明,武英殿建筑群共使用了15个种或属的木材,其中有落叶松、软木松、硬木松、冷杉、云杉、黄杉、柏木、杉木、圆柏、金钱松等10种针叶材,桢楠、椴树、润楠、喃喃果、印茄等5种阔叶材。其中,杉木、桢楠和润楠是我国南方树种,喃喃果和印茄是东南亚进口材。武英殿主要承重木构件选用主要为北方树种中密度和力学强度较高的落叶松、黄杉和云杉,其他木构件则主要使用的是密度低、重量轻的软木松;敬思殿主要承重木构件使用的是云杉,其他木构件也以软木松为主,但使用的木材比较杂,角梁和爬梁全部使用了东南亚进口阔叶材;敬思殿在选材方面与武英殿的差异,可能是在光绪三十年重建时选材标准不如武英殿严格所致。武英门的木材,硬木松占了绝大多数,使用的都是强度较大的木材。所有配殿和值房的主要承重构件中,柱使用最多的是硬木松,其次是落叶松、软木松;月梁、三架梁和四架梁、瓜柱、四架梁随梁、抱头梁及其随梁木构件使用的是杉木,配殿、值房等建筑的梁没有使用强度高的木材。是以南方树种为主,其中某些主要构件还使用了珍贵的南方阔叶树种如桢楠、润楠等。这种情况表明,恒寿斋和井亭是武英殿几次大火后的仅存建筑,因而保留了明代建造时选材的历史信息。木材的使用差异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从润楠在恒寿斋的柱和梁上,椴树、桢楠和润楠在斗棋上使用,以及根据构件的承重和位置不同进行树种配置,既考虑了对主要建筑结构材的强度要求,也考虑了尽可能减小其他木构件对主要构件的负荷,这种按照木材物理力学的性质和木材承重强度等因素进行选材的建筑原则,相当清楚地表明当时吉建筑在科学选材方面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在故宫维修工程中通过对各种木构件树种配置的研究,进行科学定性分析,将深层次地探索古建筑留给我们的历史痕迹和信息,揭示其科学性,为制定维修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故宫古建筑保护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丰富故宫历史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