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仁湘 《中原文物》2007,4(3):38-45
考古所见我国史前玉人的冠式多为纵梁冠。这种冠式在长江、黄河中下游晚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玉件上经常出现,体现着某种神格,是史前人格化神灵的一种标准冠式。  相似文献   
12.
In Guatemala local perspectives on heritage often remain unheard. In this paper a case study is presented to show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ighland site of Iximche’ and Tecpán, an Indigenous community nearby. Although Iximche’ is of little importance to the local economy, its significance is derived from its role as a field for different kinds of social and religious interactions. Traces of a spiritual relationship to this place can be dated back to the colonial period and today Maya from all over Guatemala go there to perform ceremonies. The place has also become a focal point of identity constructions for locals, Pan Mayan activists and the nation itself. The ruins of Iximch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ctive memory which also includes ideas coming from external players such as Christian churches,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Mayan activists, and archaeologists as well.  相似文献   
13.
1998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对淇县境内和鹤壁市直接管辖区域内的一批晚商遗址进行了调查,以期从考古材料出发,寻找殷都朝歌遗存的线索,为今后围绕朝歌这一期望的目标所进行的考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调查发现有新石器时代、商周遗址,但没有找到商代朝歌遗址及其切实存在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尉迟寺出土陶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琪昌 《江汉考古》2006,(1):38-43,93
史前陶鬶发展的主流看法是起源于海岱地区,然后向周围传播。但是,蒙城尉迟寺遗址出土的陶鬶现象给这种观点带来了难解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尉迟寺出土陶鬶的验证,再次肯定了陶鬶应该发源于太湖地区。并且,尉迟寺遗址也是陶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区域,为陶鬶的传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庐江大神墩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神墩遗址是在修建合安高速公路时发现的,属安徽江淮一带典型的台形遗址,总共发掘面积 330平方米。大神墩遗址文化层堆积薄,遗迹遗物相对简单。出土陶器以鬲为大宗,其次有豆、盆、三足盘和盉等,尤其是盉,特征明显,可能是江淮之间群舒文化因素的来源。  相似文献   
16.
余家寨遗址位于湖北麻城市,面积8300平方米。1991年,麻城市修建106国道将余家寨遗址西部边缘破坏,省、市、县文物部门对该遗址进行了全面调查勘探。遗址包含有新石器时代和西周两个时代的文化堆积。新石器时代标本中的主体是石家河文化,还兼有屈家岭文化、薛家岗文化及樊城堆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上筑有一座面积约15000平方米的西周城堡,夯土城墙及护城河大部分保存完整。余家寨遗址为研究长江中下游原始文化之间的关系及南方商周文化与中原商周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湖北丹江口市毛家洼旧石器遗址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丹江口市石鼓一带的旧石器遗存非常丰富,在约2平方千米的区域内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5处,毛家洼是其中之一。该遗址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后又发现石制品200余件。这批石制品可分为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五大类。其原料均为燧石,石核的利用率高,石器的素材多石片,石器中以刮削器为主。  相似文献   
18.
河南巩义市黄冶窑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文物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对巩义市黄冶窑址进行了四次发掘,发掘面积2429平方米,发现窑炉10座、作坊5处和淘洗池、澄泥池等遗迹。出土瓷器、三彩、白釉绿彩器皿和各类窑具等遗物3000多件,为了解黄冶窑的文化面貌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马明 《江汉考古》2020,(1):55-64
本文通过对《藤花落》报告的层位学、类型学分析,将藤花落城址相关的遗存分为四期,并在此基础上对藤花落城址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城址的城墙上和壕沟内的柱洞属于栅栏遗留,栅栏是与城墙、城壕等一体的防御设施;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存属尧王城类型,晚期文化面貌发生改变与王油坊类型龙山文化的东传有关。  相似文献   
20.
2013年7~8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揭西县河婆镇乌岽岭,抢救清理了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虎头埔文化遗址,遗址内遗迹多为灰坑,出土了较多陶器、石器,还有少量炭粒和果核,为研究粤东地区新石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一批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