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徐伟  李耀 《人文地理》2012,27(3):98-102
旅游真实性已成为学者们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但国内很少有学者涉及古村落真实性相关问题的研究。本研究在文献回顾和皖南古村落实证调研的基础上,从广义文化的角度建构古村落真实性原始指标。利用SPSS16.0和Lisrel8.7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在真实性文献和古村落特征阐释的基础上,将古村落真实性指标归纳为原真性、建构真实性、超真实性和主体本真性四类真实性维度。最后从明确古村落原真性的主体地位,多途径设计和开发真实性资源要素等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2.
赵楠  冯健 《人文地理》2016,31(6):29-38
在空心村整治过程中,地方政府普遍重视通过土地整理和迁村并点实现用地集约,而忽视对村庄内部村民居住生活空间的优化。本文以邓州市桑庄镇8个村作为调研区域,对当地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归纳出空心村背景下乡村居住生活空间的形态变化和利用模式,分析其反映出的乡村生活中的矛盾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乡村居住生活空间的重构思路,为空心村整治过程中乡村社区的重建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冯健  赵楠 《人文地理》2016,31(6):19-28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空心村已成为普遍现象。村庄空心化不仅造成用地浪费,也造成乡村社会失范,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本研究以河南省邓州市桑庄镇为研究区,采取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村庄空心化带来的乡村公共空间变迁入手,讨论空心村背景下通过公共空间重构实现乡村社会结构优化的途径。以社会结构与空间结构互动为核心建立研究的理论线索,提出"乡村社会结构通过关系逻辑体现"、"社会结构影响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反作用于社会结构"三个基本假设,并通过实证研究加以验证和补充。  相似文献   
54.
基于GIS的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佟玉权 《人文地理》2014,29(4):44-51
以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国家四部委联合评审认定的646家"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谷歌地理信息系统(GoodyGIS)定位村落的地理坐标,确定海拔高程等属性。利用Arcgis10.1和GeoDa技术平台,对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明显的集聚型分布,在各省份间具不均衡态势,呈现出黔东南-湘西、皖南-浙西-闽西北、晋-冀-豫和滇西北等四个核密度高值区。传统村落距离中心城市较远,大多数村落处在40-100km的直线范围内。全局及局部空间自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高程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明显存在着高高(HH)、低低(LL)集聚现象,缺乏低高(LH)、高低(HL)区域,反映出传统村落在空间选址上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55.
从空间生产理论的视角而言,城市空间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资源,因而也是一个社会关系的重组与社会秩序的建构过程。文章以南京市典型的城中村江东村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生产的历史性变迁、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制造的新空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透视在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对人群分层和环境的差异性制造,以及对村民社会生活和生产关系的改变。江东村最终被城市强力改造成为了中产阶层社区,代表着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建立,其生产和塑造的不仅仅是空间,更是社会的新界限。  相似文献   
56.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开发,在导致社区经济结构变化的同时,也使社区结构出现了某些不和谐的因素,严重威胁民族社区旅游的持续发展。如何认识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开发困境和寻求解决路径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四川理县桃坪羌寨为例,基于对资源系统特殊性的深层次考察,解析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内生困境及深层次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治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7.
近代日本地方自治的成立,传统的“自治因素”——村落共同体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但是这一同近代地方自治相矛盾的事物,并没有因完成其使命而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仍然对近代日本的地方自治起到补充的作用。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战前日本近代化的急速性和偏向性。由此也看到,日本传统的村落文化也是日本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8.
科学发展观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党建工作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攀登》2009,28(3):19-22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党建工作是现阶段党的建设的新领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党建工作,促进新时期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党建工作的转型,对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及增加农民的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9.
槐庄墓地位于河南伊川县彭婆乡槐庄。2003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其中两座墓葬进行发掘,其时代分别相当于晋代中晚期和唐前期,出土一批晋、唐时期的文化遗物。  相似文献   
60.
唐文跃 《人文地理》2011,26(3):51-55
人对特定地方的情感依恋是一种特殊的人地关系现象。本文以皖南的西递、宏村、南屏三个古村落为案例对居民的地方依恋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①古村落居民与其所居住的村落之间存在一定的情感依恋关系,地方依恋是古村落中客观存在的一种人地关系现象;②古村落居民的地方依恋由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构成,居民对古村落的地方依恋主要来源于对古村落的情感性依恋,居民对古村落的情感性依恋要大于功能性依恋;③时间是居民地方依恋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居民地方依恋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其中,地方依赖主要受居民从古村落旅游发展中获得的经济收益大小的影响,而地方认同主要受居民在古村落中生活居住时间的影响。古村落居民的地方依恋研究对古村落的保护与管理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