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1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23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66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3篇 |
2001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古建筑三维重建已成为历史遗迹保护与修复的重要内容。为了探讨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的获取流程、数据处理方法,以三维激光扫描获取的大雁塔海量点云数据为例,研究了古建筑三维重建中点云数据获取与处理的详细过程。联合Cyclone、AutoCAD和3D-Max软件的优点构建了大雁塔真实的横面、剖面、立面模型,其中重点研究了海量点云数据在Cyclone软件中分块建模的方法。结果表明:将拼接好的大雁塔海量点云数据分块建模,不仅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而且符合精度要求。在点云数据拼接时采用标靶拼接和同名点拼接相结合及测站间两两拼接之后再整体拟合平差的方法,减少了拼接中的误差,使每站拼接误差都不超过3cm。在建模过程中的墙体拟合是上万个点云经过平差计算得到,精度高达2mm。最后在3D-Max软件中组合、渲染和贴图,真实地构建了大雁塔三维立体模型。为古建筑数字化存档和后期的修缮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2.
王婷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2,24(4):103-107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文保应用研究中引入了三维扫描技术。通过对秦兵马俑一号坑陶俑的扫描实例,介绍了一套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建立文物真三维模型的基本流程及方法,并通过文物真三维数据管理系统对模型进行展示、分析与研究。文物真三维数据模型的建立,使全面观察研究、再现和重建遗迹及文物成为可能,为文物的数字化展示、数字博物馆的建立、文物鉴赏以及文化遗产的保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3.
度假住宅是当前消费的一大热点,系统的理论研究却还十分匮乏。本文以大量的原文文献研究为基础,探寻西方度假房产研究的脉络线索,发现了以1980年代中期为分野的两个特征鲜明的阶段,进而对两个阶段的研究异同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勾勒出了西方度假住宅研究进展的轮廓,最后以西方为鉴对我国度假房产政策进行了评述。研究对于我国旅游开发、地理研究、城乡规划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4.
建设博物馆数字化的科普平台,加强了对馆藏文物的保护能力,促进了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教育和传播功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工作将介绍其构建方法:采用全景拍摄、三维扫描等数字化信息采集技术,对博物馆建筑的内外景、重点馆藏文物进行信息采集,构建虚拟的历史遗迹遗存、网上博物馆,将实体博物馆以数字化方式完整呈现,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提供身临其境的虚拟参观服务;采用二维码、电子标签、混合定位等技术,为现场观众提供自助音视频文化科普导览服务;策划制作面向广大青少年的反映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4D影视科普作品及建设面向普通观众开放的博物馆4D动感影厅工程播放系统,以此构建博物馆数字化科普平台。 相似文献
45.
论数字版权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版权的刑法保护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项交叉且边缘性的研究领域。随着数字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大量的版权违法犯罪也相伴而生,然而中国现阶段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立法却存在着诸多弊端。笔者建议,通过立法,扩大刑法保护对象,修改犯罪行为方式,进一步加大著作权的刑法保护力度,完善数字版权的刑法保护体系,从而达到更好地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46.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优秀物质文化遗产的体系庞大、内容繁杂,数字化三维重建是保存、管理文物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对文化传承意义深远。相比于三维激光扫描、结构光技术等在成本和效率方面都有待改进的现有方法,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在确保低成本、高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满足数据的精度要求和详细程度。如何应用摄影测量技术对文物进行高效三维重建,实现纹理、部件、结构的精细化描述,并综合管理文物以便线上欣赏、未来修复与辅助断代,对优秀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 本研究提出了基于视觉的三维建模方案,分为明清家具分层管理体系构建、高效率数据采集与精细化三维重建、高精度三维数字文化档案建设三步。首先针对明清家具的文化特点,从类别、纹饰、部件出发进行分层分类管理,构建独特编码体系;其次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提出了对明清家具进行非接触数据采集的低成本高效率方法,进行高精度三维重建;再次从三维信息中提取家具纹饰、部件、结构特征,以编码为依据建立索引,为三维数字文化档案的建设提供信息基础;最后设计分层索引结构,建设高精度数字文化档案,搭建互联网共享平台进行展示。 以100套明清古家具袖珍模型为实例进行精细化数字建模,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将模型精度控制在毫米级别,完成了文物要素提取、分类体系搭建、属性信息管理与索引结构设计,构建了历史文化和三维模型融合的数字文化档案。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视觉的非接触视觉处理算法能够实现高精度三维重建,提出的技术方案能够保留模型的细节程度,并且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对文物类别、部件、纹饰的属性管理与索引架构能有效管理文化信息,数字文化档案兼具科技、人文与传统美学,满足文物保护需求。明清家具三维数字文化档案可用于古家具的研究,有利于中国古代家具工艺的传承,而其中对于家具的历史年代的介绍鉴别能够辅助断代。下一步将考虑运用人工智能对家具纹饰和部件进行元素组合,生成个性化定制家具。同时将完善技术方案,应用范围拓展至小型文物,支撑数字博物馆建设。 相似文献
47.
旅游业的先导作用、文化效应和经济效应决定了它在东北亚地区经济技术合作中的地位,本文分析了东北亚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基础与协作潜力,就东北亚地区旅游业发展战略与中国延边地区的相应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8.
对旅游资源类型及其地域组合、空间结构规律的研究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旅游规划的基础。在分析甘肃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统计(SPSS)和地信软件(GIS),对甘肃旅游资源类型的地域组合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定量的分析。首先对甘肃旅游资源以县域为单位,结合甘肃旅游资源特点,参照郭来喜等新拟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选取23个景型指标,依据其在景区的重要程度分别赋属性值,经专家打分,最后得出各单位景区的各景型指标的属性值。在此基础上把景区的各个景型要素视为多维空间的数轴,由属性值构成指标空间,每个景区都是一个向量。在多维空间中有一个数据点,依据\"点\"与\"点\"间的距离进行系统聚类,将全省旅游资源分为5个聚类;然后依据旅游规划的最大福利原则,进行旅游景点的空间聚类分区,将甘肃旅游资源分为7个区,然后将上述聚类和空间聚类在地图上进行叠加,研究其空间组合规律。得出甘肃旅游资源的类型空间组合特点;最后对甘肃旅游资源集中性进行探讨,得出甘肃旅游资源有沿交通线和河流的线状集中、依据中心地级别的等级集中、依据某个中心节点的节点集中和大的区域集中特征。 相似文献
49.
环渤海旅游圈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本文提出了环渤海旅游圈的概念及其宏观背景,分析了环渤海旅游圈的基本特征及运行动力,并对其开展旅游协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0.
结构稳定性是评估文物安全的重要方面。三星堆二号坑出土1号青铜树体量庞大、结构复杂,且存在腐蚀、裂纹等危险因素,为了充分记录、评估其保存状况,本研究在原始几何形状和内部构造的基础上,利用三维数字建模技术,建立其几何模型和数值模型,并估算出青铜神树的质量分布和质心位置等无法实地测量的数据,并使用有限元方法,从应力和位移的角度分析青铜树的静置状态下的安全性。经过有限元模拟和材料力学简化计算,发现龙身和树干连接处、树枝根部应力较大,是易受损区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