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新石器时代多数石器需要安柄使用,但木柄之类的有机质遗存极难保存。由于南湖等地具备特殊的埋藏环境,良渚文化带柄石器的实物竟有成批出土。本文首次公布这些珍贵的装柄石器实物资料,并系统介绍了良渚文化带柄石器出土的历史和现状,对带柄石器的安装和使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相信对良渚文化石器的研究能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2.
遗传基因技术与三峡考古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遗传基因技术是新兴起的前沿学科领域,将这一方法应用于三峡考古的实践在国内还是首次。本通过对重庆库区石地磅汉代墓地出土人类遗骨基因的采样、测试和分辨,得出了墓主人可能是南方土居民初步认识,这一认识与考古类型学分析结果可以互证。  相似文献   
203.
Despite longstanding anthropological concerns with the origins of intensive delayed-return subsistence economies and the tim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creasingly complex political systems on the Northwest Coast, the use and production of slate knives—one of the most archaeologically visible tools used to process seasonally available salmon—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in the archaeological literature. This can be attributed, in part, to the persistence of artifact typologies that have failed to generate behavioral implications for variability in slate artifact assemblages. In this article, I use data derived from ethnographic, experimental, and actualistic research to develop an approach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slate artifacts expected of knife-production activities. Emphasis is placed on framing slate knife production as a temporally emergent and situated activity, but also as an operational sequence that can be modeled due to regularity in the decisions and motions expected of tool makers producing functionally specific tools. Using slate assemblages recovered during the partial excavation of seven Late and Contact period Coast Salish houses in southern British Columbia, I then evaluate and demonstrate the utility of this approach by considering variability in household labor contributions to salmon fishing.  相似文献   
204.
“中国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界限往往被人忽视,将“中国文化”等同于“中原文化”导致在人们的中华文明概念中很少有区域文化的成分。事实上“中原文化”只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中国东南地区的百越文化也应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于“中国东南沿海自古即有一海洋文化圈”犤1犦,福建作为百越中闽越族的活动中心,以其显著的海洋性为中华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5.
中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这里集中沉淀了丰富、多元的民俗文化,并对该地区的经济、政治、生活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原民俗文化具有典型的原始性特征,它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物质民俗文化、社会民俗文化和精神民俗文化。由于中原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民俗文化不断地向外辐射、扩散,又不断地融合、吸收外来的民俗文化,再向外辐射、扩散,使中原民俗文化成为中华民俗文化的核心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6.
我们从武英殿建筑群的武英门、武英殿、敬思殿、武英门东西值房、东配殿及北值房、西配殿及北值房、恒寿斋、井亭11座建筑的20余种木构件上,共采集1145个样本进行树种鉴定。结果表明,武英殿建筑群共使用了15个种或属的木材,其中有落叶松、软木松、硬木松、冷杉、云杉、黄杉、柏木、杉木、圆柏、金钱松等10种针叶材,桢楠、椴树、润楠、喃喃果、印茄等5种阔叶材。其中,杉木、桢楠和润楠是我国南方树种,喃喃果和印茄是东南亚进口材。武英殿主要承重木构件选用主要为北方树种中密度和力学强度较高的落叶松、黄杉和云杉,其他木构件则主要使用的是密度低、重量轻的软木松;敬思殿主要承重木构件使用的是云杉,其他木构件也以软木松为主,但使用的木材比较杂,角梁和爬梁全部使用了东南亚进口阔叶材;敬思殿在选材方面与武英殿的差异,可能是在光绪三十年重建时选材标准不如武英殿严格所致。武英门的木材,硬木松占了绝大多数,使用的都是强度较大的木材。所有配殿和值房的主要承重构件中,柱使用最多的是硬木松,其次是落叶松、软木松;月梁、三架梁和四架梁、瓜柱、四架梁随梁、抱头梁及其随梁木构件使用的是杉木,配殿、值房等建筑的梁没有使用强度高的木材。是以南方树种为主,其中某些主要构件还使用了珍贵的南方阔叶树种如桢楠、润楠等。这种情况表明,恒寿斋和井亭是武英殿几次大火后的仅存建筑,因而保留了明代建造时选材的历史信息。木材的使用差异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从润楠在恒寿斋的柱和梁上,椴树、桢楠和润楠在斗棋上使用,以及根据构件的承重和位置不同进行树种配置,既考虑了对主要建筑结构材的强度要求,也考虑了尽可能减小其他木构件对主要构件的负荷,这种按照木材物理力学的性质和木材承重强度等因素进行选材的建筑原则,相当清楚地表明当时吉建筑在科学选材方面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在故宫维修工程中通过对各种木构件树种配置的研究,进行科学定性分析,将深层次地探索古建筑留给我们的历史痕迹和信息,揭示其科学性,为制定维修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故宫古建筑保护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丰富故宫历史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207.
My afterword engages six papers in the special issue “Archives and Anthropologies: From Histories to Futures”. It teases out particular arguments, locates common themes and explores the papers' relevance to wider debates in anthropology and visual culture. My paper particularly focuses on discussions around anthropology's analytical priorities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visual/material Vis-à-vis the social.  相似文献   
208.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和五四运动的主要发起人,陈独秀关于孔子及儒学的诸多论断,成为构建五四新文化运动"反传统"话语体系的重要支点。陈独秀的"非孔批儒"主要从政治、学术、伦理三个维度展开。事实上,这并不意味着陈独秀对孔子及儒学完全否定,他的"非孔批儒"体现出变易发展的文化观。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边际性人格"。要获得上述认识,必须回到历史的语境中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209.
本文就民丰尼雅出土蓝印花布的文化属性问题,以丰饶角图像为线索,在梳理古希腊、古罗马与拜占庭以及贵霜王朝同类图像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推断其为来自贵霜的物品。从古希腊罗马到贵霜,尽管丰饶角形态及其持有者的身份有所变化,但象征意涵始终没有多少改变,贵霜以古希腊罗马手持丰饶角女神为蓝本,吸收当地佛教造像因素,便形成蓝印花布女神图像。贵霜物品出现在尼雅遗址,意味着两地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往来。  相似文献   
210.
天子庙遗址位于滇池西北岸的昆明西山的脚下。发掘的主要区域为高海高速公路建设所占地。发现遗迹很少,发掘出土物绝大部分为遗址的地层所出,对于从遗址角度了解石寨山文化的面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