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李佳白与尚贤堂--清末民初在华传教士活动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素萍 《史学月刊》2005,5(9):57-63
美国传教士李佳白早期在山东传教,维新时期创办针对上层社会传教的机构“尚贤堂”。从晚清至民国初年,李佳白通过尚贤堂联络中外人士、举办文化活动、宣传和平主张和实行各教联合,曾受到广泛关注。尚贤堂的创立和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反映了20世纪初,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在华传教士活动的新变化、新特点以及传教士的活动逐渐淡出中国历史舞台的过程。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清末民初广州的行会工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新宾 《史学月刊》2005,2(10):49-55
“工商合行”是广州传统行会组织结构的主要特色。然而,随着清末民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尤其“劳工神圣”西潮的浸润与激荡及革命政权扶助劳工政策的实施,使得“工商合行”的行会模式开始了以“工商分离”为主题特征的行会工会化的艰难蜕变。不过,这种由行会孕育出来的工会组织的肌体上不可避免地附着“工商合行”的深深烙印,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并阻碍了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广州工人的政治与阶级动员。从阶级斗争与“工商合行”两种理念交锋而导致行会工会化“曲折与艰辛”的事实中,可以窥视到传统行会近代转型“变”与“不变”的新旧交合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103.
民初,陕西会党与革命党发生了激烈冲突。冲突的发生,既有社会结构方面的原因,也有团体结构方面的原因。冲突具有两个明显特性:它是不冲击核心价值的对抗,是革命联盟内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对抗,而不是革命的变革。对当时陕西社会而言具有诸多正功能。  相似文献   
104.
This article examines Heaney's preoccupation in District and Circle (2006) with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vents during this ‘new age of anxiety’, and how he initially approaches these circuitously through a return to originary, boyhood experiences. Such momentous acts as the attacks of 9/ll, the ‘War on Terror’ and the London bombings are filtered through, juxtaposed with and illuminated by episodes both from the ancient past and Heaney's family history. In attendance, as always, throughout the latest volume is the poet's diverse literary ancestry, a reminder of how his work exemplifies core claims made in ‘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 (1919), where Eliot argues that ‘what makes the writer most acutely conscious of his own place in time’ is ‘the historical sense’, ‘a feeling for the whole of literature’ from Homer onwards. Thus, alongside its detailed address to politics and such crucial literary matters as structure, form and metaphor, the essay repeatedly returns to the intertextual ‘presences’ which haunt and animate Heaney's continuing creative project.  相似文献   
105.
民国时期国人对公共卫生建设的认识是:一、从防治疫病、保障民族健康、发展社会经济、提高国家地位与声誉等角度认识到公共卫生建设重要性;二、从国情与公共卫生建设内部要素的关联性提出了公共卫生建设的方针,并从公共卫生的性质与应办事项的角度对公共卫生建设的目的和内容进行了阐述;三、认识到当时进行公共建设在社会经济、卫生观念、政治组织、人才与科学技术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因素;四、从提倡西医、卫生教育、人才培养、卫生经费、卫生技术与设备、社会建设同步性、社会共同参与性、国际合作等方面阐述了从事公共卫生建设的方法和手段。这些认识虽有局限性,但也具有积极的历史作用与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清末民初,黑龙江少数民族的新式教育蓬勃兴起。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黑龙江各少数民族的化素质,而且在边疆危机日益深重的情形之下,有巩固国防、共御外侮的意义存焉。本探讨了黑龙江少数民族新式教育兴起的原因、发展历程,剖析了黑龙江少数民族新式教育的意义及其发展的不足。其中所反映出的新式教育的推广、普及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固守边疆的作用与意义,于今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7.
20世纪30年代报刊媒介与西北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玉梅 《史学月刊》2003,1(5):54-58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各报刊杂志纷纷刊登开发西北边疆的文章,喊出了开发西北的呼声。各有识之士利用报刊这一信息工具来研究西北、宣传西北;为开发西北制造舆论,推动了南京国民政府对西北的开发。但最终实效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08.
江沛 《史学月刊》2003,(3):102-108
2002年8月21-23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从提交此次会议的论文可以看出近年来民国史研究的几个基本特征:民国政治史在致力于突破,民国外交史因新史料的出现而凸现新意,民国社会史的研究日益深化,民国经济史的研究更加细化,民国思想文化与教育史领域的研究在不断拓宽,民国史料的不断发掘与学术史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贵州省民国时期档案与相关资料的分析,依据各县"不能生产之石山"占该县总面积的百分比,把相关39县划分为四个程度不同的"疑似石漠化"地区:重度石漠化地区(≥50%)、中度石漠化地区(<50%≥20%)、轻度石漠化地区(<20%≥5%)和无明显石漠化地区(<5%)。民国时期,毕节地区东部、安顺市、黔西南地区、铜仁及其周边地区的石漠化现象最为严重,除了铜仁及其周边地区,其他地区的石漠化状况与今日的吻合。民国时期石漠化严重程度与人口密度分布呈正相关,反映人类活动是石漠化扩张的主要原因。民国时期石漠化严重地区与碳酸盐岩的分布高度吻合,反映了石漠化的自然成因。  相似文献   
110.
清末财政困窘,支出浩繁,政府在维持旧有税收的同时,力图开辟新的税源,并因应时势而不断变化,酒税从厘捐到烟酒税这样的变化就体现了这一发展历程。民国初创,面临的财政危机依然如故,酒税征收仍然沿习清末旧制,弊病百出。当政者对酒税制度重新设计,意欲将其纳入国家财政收支系统的正轨。对原有酒税加以改革,举办公卖制度开征公卖费,新征烟酒牌照税,构成了民国初年酒税制度的主要内容。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一努力并没有达到制度设计者的初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