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0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7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67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三国时期墓葬制度是从"汉制"向"晋制"的转变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墓葬形制同东汉时期相比有较大的改变,突出表现在曹魏和东吴地区。随葬器物组合方面基本沿用东汉晚期,但又出现了一些新器型。此外各区域间的墓葬文化表现出频繁交流的特点。综合以上诸要素可知"晋制"的形成主要源自于中原地区的曹魏墓葬,突出表现在墓葬形制和葬俗方面,同时东吴墓葬中的随葬品种类亦被中原地区所接纳,成为西晋墓中典型的器物组合。 相似文献
92.
This paper is a presentation of a comparison between prehistoric food culture signals obtained through analyses of lipid food residues in pottery, i.e. pottery-use, from settlement remains on one hand and bone chemical analyses of human skeletal remains from an adjacent and contemporary cemetery on the other. The materials derive from the Early Medieval site Tuna in Alsike par., Uppland, Sweden. The results show a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two food signals and it is argued that pottery-use do not by necessity reflect everyday diet. But it is also argued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several food signals together with contextual archaeological data is a fruitful way to begin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y of prehistoric cultures of food. 相似文献
93.
也谈巴蜀货币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蜀国未铸币。见于列国遗址的桥形铜片非货币而为铜璜,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术界的共识。但随着近十几年巴蜀青铜化大发现,这一问题又被提了出来。本先是重新审视了各地桥形铜片的出土环境(部位、伴存物件)、形制特点和存在时限,判定它与配饰品关系多多,并找到它在商周组玉佩的发展与衰减中的位置,遂确认它源于玉佩中的璜。为规范物定名,建议统一命名为铜璜而不再它称。最后,从巴蜀国的时代背景、经济化状况及其同周边国家关系、货币铸行规律等多方面考察,认为巴蜀国可能仍处在实物货币阶段,使用盐、帛(赛布)类为交换媒介。 相似文献
94.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道路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自李大钊开始传播唯物史观,此后经郭沫若、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等的努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坚持革命性与科学性结合,显示出自己建构研究中国历史体系的规模和力量,因而20世纪把中国史学推向了新阶段。建国后17年,马克思主义史学虽然经历过严重的曲折,但成绩仍是主要的,主要表现在:以唯物史观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方向得到坚持,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领域以及大规模整理历史文献等方面都有重要成果;1958年以后教条化严重泛滥时,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等挺身而出进行抵制,一批熟悉历史考证的学者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使史学达到新的境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过批判和反思极“左”路线危害,解放思想,史学出现了开拓进取、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5.
1958年,农业中学最先诞生于江苏省.在"大跃进"运动的影响下,江苏省农业中学的学校数量及在校人数迅速膨胀,成为全国教育"大跃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在整个"大跃进"时期,江苏省的农业中学始终保持了一个庞大的规模,直到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其盲目发展的势头才得以遏制并开始逐步调整. 相似文献
96.
从卜辞看洹北商城一号宫殿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卜辞中有关宗庙的祭祀活动和祭祀场所资料与洹北商城一号宫殿基址的祭祀遗存相对照,内涵基本相合,从而证明洹北商城一号宫殿为商王的宗庙. 相似文献
97.
以盛世光环载入史册的乾隆朝在文治领域潜伏着重重隐忧。当时朝廷重视经学,而思想上却不认同民间汉学;虽然承袭庙堂理学,却对其内圣外王鲜有心得,并且压制朝野理学的发展。同时,统治者的信仰世界混乱、迷茫。嘉庆朝的经学政策略有调整,重新重视理学,又强调以勤简为政,但总体上缺少新意,无济于事,清中期遂成武功彰显而文治偏失的格局。这也是清朝由盛而衰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98.
99.
甘青地区是史前时期重要的用玉地区之一,其用玉进程表现为从前仰韶时期至马家窑时期,一直处于相对沉寂的状态,而大规模和较成体系用玉文化的兴起应始于齐家文化。齐家文化巫玉色彩浓重,玉器更多被用来祭祀。从用玉进程和用玉动机看,甘青地区用玉文化并非独立起源,而是从东部和中原引进与兴起,同时促进了甘青地区玉矿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00.
二里头二期文化与后羿代夏问题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后羿是生活于夏王朝西方的原始部族首领.后羿部族统治集团取代夏王朝政权,入主中原约历40年,对夏王朝时期的社会、文化造成了巨大影响.作为夏文化的二里头文化,其二期文化就是在继承一期文化的基础上,受到西方原始文化和东下冯类型文化的强烈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