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6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赵宾福 《史学集刊》2004,(3):95-101
20世纪90年代以前,重庆市奉节县的考古工作基本上属于空白。近十年来,配合三峡工程建设,考古工作者对该县三峡水库淹没区地下文物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和发掘,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其中先秦时期的重要考古收获主要有二:一是通过对三个遗址的调查和发掘,辨识出了五种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第一次建立了奉节县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编年坐标,也为整个重庆三峡库区的先秦考古研究提供了一把可供比照的标尺。二是找到并确认了川东地区的第一个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老关庙下层文化,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空白,而且为进一步研究整个重庆三峡库区的新石器文化搭建了一个认识和讨论问题的平台。  相似文献   
32.
蒋刚 《江汉考古》2005,1977(4):59-68
本文对重庆、鄂西地区出土商周时期甲骨钻凿形态做了类型学分析,并与其周边地区甲骨做了比较研究,探讨了该地区在占卜上的地方特色,从而区别出了中原地区与长江流域两种不同的占卜传统.  相似文献   
33.
本从重庆旅游业现状与发展机遇人手,分析了重庆旅游业再发展的原因,探讨了化经济对重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了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的化经济思路。  相似文献   
34.
重庆谈判前后,国共双方为争取有利的国内、国际地位,相互展开舆论宣传攻势。围绕“受降”、“邀请”、签订“协定”,国民党先是大张旗鼓地展开宣传攻势,继而低调淡化处理,不顾事实;自我标榜;共产党据理针锋相对揭露真相,坚决回击,多渠道全方位掀起宣传高潮,客观真实地报道整个谈判过程,深得民心。双方的舆论宣传以其鲜明的目的性、很强的针对性、快捷的时效性三大特点,引起国内外的密切关注,成为中国现代舆论宣传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35.
西、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越南对中国西、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并“寻找”了各种理由,其中之一是“中法《重庆协议》把在西沙和南沙的受降权交给了法国人”。但考察中法《重庆协议》后可知,该协议根本没有涉及到西、南沙群岛。  相似文献   
36.
ABSTRACT

The aim of the article is to trace the evolution of the Movimento 5 Stelle (Five Star Movement [M.5.S.]) over the last four national elections (the 2013 and 2018 general elections and the 2014 and 2019 European elections). In particular, our goal is to understand how the electoral support for the party chang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broad transformations of the Italian electoral geography. In order to accomplish this goal, we investigate the explanatory role of the spatial dimension on electoral support, specifically in terms of geographical zone and municipality size. The M.5.S. is also compared with the two parties that reported the best results in the last European elections: the Lega (League) and the Partito Democratico (Democratic Party [P.D.]).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ent European elections do not represent a turning point in the (electoral and geographical) history of the M.5.S.: its territorial rooting in the south of the country and in medium-sized municipalities are present from the 2014 European elections onwards. Interpretations and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clusions.  相似文献   
37.
本文采用2006—2017年城市属性数据和2011—2017年信息流数据,测度成渝城市群城市内生、外生竞争力的耦合协调类型及其演化路径,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①城市内生竞争力呈波动上升趋势,由以成都为核心的单核心结构向“成都—重庆”双核心结构演变。②城市中心度升高,信息联系强度大幅度提升,城市外生竞争力显著增强。③城市内生、外生竞争力耦合协调度提升,耦合协调演化路径由轻度失调集聚型向低水平协调同步型、集聚型演化为主。  相似文献   
38.
90年代重庆零售商业离心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易峥  况光贤 《人文地理》2002,17(6):53-57
本文以重庆市近郊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近郊区与中心区社会商品零售额总量和增长率的比较以及对近郊区零售商业中心的特征分析,发现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商业离心化的迹象。商业离心化的出现是宏观环境以及中心区与近郊区推拉力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的商业离心化尚处于萌芽阶段,是市场经济下的自觉行为,但不同于计划经济下的均衡分布,离心化发展速度较慢,主要发生在各郊区商业中心,中心区的商业优势仍然很突出。商业离心化势不可挡,近郊中心与中心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心商业区和郊区商业中心应各有侧重地发展  相似文献   
39.
袁媛  伍彬  古叶恒 《人文地理》2015,30(1):70-77
中国城市社会经济转型与重构背景下,城市贫困空间特征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以西部城市重庆为例,探讨贫困空间的分布、演变和影响因素,并兼论与东部城市的异同。研究显示,在重庆市层面,贫困空间分布差异扩大,都市区得到较大程度改善,渝东北偏远县城则逐渐恶化。在都市区层面,贫困空间分布非均衡性较强,与老城区、工业及其配套居住区耦合。这种特征受到\"体制\"和\"市场\"因素的系统作用,体制因素是历史空间继承、早期住房政策与分配制度、城市规划对保障住房的布局引导;市场因素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房地产开发和内城选择性更新等。根据西部城市的贫困特征,反贫困政策应该重点促进都市区局部地区和偏远辖县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0.
    
The capital city is the place where political entities are represented in national space. This space acts as a mediating force between society, the nation, and the outside world, and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system of visual national symbols. The political leaders, national and local, are those who shape the capital city. Therefore,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nicipal and national political systems in Jerusalem sheds light not only on local history but on national developments and the perception of Jerusalem as the capital in the national psyche. The years 1948-1955 were a very chaotic time in the annals of Jerusalem, Jerusalem became a city divided between Israel and Jordan in a semi-state of war that turned permanent despite the armistice agreements. Israel’s national leaders remained ambivalent about Jerusalem as capital city despite the rhetoric of figures from across the political spectrum. Their ambivalent attitude influenced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Jerusalem Municipality. The article addresses the subject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and the municipal political coalition in Jerusalem from 1948 to 19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