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1篇
  免费   2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马学勤 《攀登》2007,26(5):10-13
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焕发的勃勃生机,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巨大成功。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的确立及其崭新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所取得的伟大成果。  相似文献   
982.
清末民初以来,面对国家危亡的局势,许多知识分子通过“中华民族”话语和历史书写,推动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其中,顾颉刚的民族史编撰思想尤其具有典型意义。顾颉刚最初只希望做与实用和政治无关的学问,其古史辨致力于打破中国“民族出于一元”的神话,这无疑与当时已兴起的中华民族话语相抵牾;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民族危亡之际,他自觉地转向救亡图存和民族边疆现实问题的研究,并在反思其疑古立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提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的理论,强调以此理论为核心编撰中国通史和民族史,纠正古史材料“言分化有余,言团结不足”的偏颇,以历史教育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尽管顾颉刚的中国通史和民族史编撰事业并未完成,但其民族史编撰思想及理论自觉意识,对新时代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83.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总结了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进展,指出国外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供给、乡村旅游需求、乡村旅游影响等方面.基于上述研究状况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笔者认为今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重点将可能为:对乡村旅游跨学科、多角度进行的实证和理论研究,乡村旅游有关术语、作用和基础理论的国际共识研究,国际合作跨地区、跨文化的乡村旅游共时比较研究及对乡村旅游发展演进不同阶段的历时归纳研究.  相似文献   
984.
我国旅游学研究现状与学科体系建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凌云 《旅游科学》2012,26(1):13-25
在不同的语境下,“旅游”的含义是不同的,内涵复杂多义。“旅游学”一词一般只存在于《旅游学概论》类的教科书中,但从目前坊间收集到的国内《旅游学概论》类的教材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旅游学的内涵和外延,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分类和归属等,各家看法都还很不一致,国外!学者对于此也无明确的一致意见。本文认为,旅游学的学科发展和体系建设应该从旅游的最基础、最核心和最本质的概念出发来研究和构建。  相似文献   
985.
论文论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华裔青年"新左派"团体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华裔青年新左派团体的兴衰与转型。论文认为,华裔青年新左派团体作为亚裔美国人运动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从校园斗争转向唐人街,开展"草根阶层"运动和"为人民服务"行动,力图发动普通华人向不平等、不公正的社会制度发起挑战,争取应得的平等权益。他们的努力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让唐人街失学的青少年、失业的劳工、贫困的租客等获得了一些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福利。但是,这些左翼团体主张以"革命斗争"推翻美国政府,脱离了社会实际,因而得不到大多数华人的认同,有的只维持几年就解散了,有的转向"温和",接受了美国主流政治的游戏规则。虽然受特定时代思潮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在美国华人民权运动史上的贡献不应被遗忘。正是他们无私无畏的斗争,并发挥教育和引领的作用,才使得普通华人民众的维权意识得以提升,给相对保守"沉默"的华人社区带来一股革新之气。  相似文献   
98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关键。农村空间商品化是农村空间生产转型的主要驱动力,其概念强调农村经济重构,以农村空间商品化研究农村发展问题符合理论与实践要求。本文旨在:(1)梳理西方农村地理学理论发展脉络以支撑农村空间商品化概念与路径探索研究;(2)基于农村空间商品化的概念、理论、实践,参考相关研究方向的发展模式,提出农村空间商品化的多种实现路径;(3)讨论初级农产品生产等四条路径与农村空间商品化的关系及其在全国的分布特征,并对纳入城市建设拓展区等三条路径的特征做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987.
李凯  王振振  刘涛 《人文地理》2020,35(6):115-121
基于精准识别的一手调查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评估西南连片特困地区235个村庄乡村旅游的整体减贫效果,并进一步考察交通设施建设、旅游产业项目建设和旅游就业参与等不同开发环节对减贫效果的具体影响。结果发现:乡村旅游开发的整体减贫效应明显,但是交通设施建设、旅游产业项目建设以及旅游就业参与等不同开发环节的减贫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有助于贫困户脱贫增收,针对不同开发环节的具体问题要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实现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和精准帮扶。  相似文献   
988.
黎洁  党佩英  任林静 《人文地理》2020,35(6):122-131
在分析乡村旅游对农户多维贫困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陕西4市22个乡村旅游扶贫村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乡村旅游对贫困山区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多维贫困程度越深,农户参与旅游比例越低,乡村旅游不具有天然益贫性;参与旅游能够显著减缓农户的多维贫困。从单维贫困看,乡村旅游对调查地农户的经济、教育、生活水平和权利维度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其中对生活水平的减贫效应最大,健康维度效应不显著;参与和未参与乡村旅游的农户在多维贫困以及经济、生活水平维度的减贫影响因素存在着显著差异,而在教育、健康、权利维度的减贫影响因素差异不大。据此,从乡村旅游经营、精准帮扶、权益保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89.
刘吉斌 《攀登》2008,27(3):34-37
国民经济创造力是生产力的核心。三次产业革命证明:在民主制度建立、实行自由经济体制、保障个人权利以及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条件下,国民经济创造力就得以开发和发挥。因此,我国必须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促进国民经济创造力的形成和提升。  相似文献   
990.
As elsewhere in affluent, western nations, Australia's tropical savanna zone is experiencing a complex transition towards multifunctional occupance in which emerging consumption, protection and Indigenous values are contesting the former dominance of production values, tied to extensive pastoral occupance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rojects. This transition is contributing to increased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within and between regions. Divergent regional functional trajectories, evident over the three decades from 1976 to 2006, can be identified and depicted within the triangular relativities between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protection values. Core pastoral regions have experienced discernible, if variable, functional trajectories while retaining a modified productivist orientation. In marginal, ‘frontier’ regions limited scope for capital accumulation has created an expansive space for both market and non-market interests and ideologies to propel functional transitions towards more complex, contested occupance modes. Lack of success in pursuit of productivist goals enhances capability in satisfying emerging national aspirations in recognising Indigenous land rights, in preserving unique biota and valued semi-natural landscapes, in fostering sustainable resource use and in promoting distinctive styles of tourism and recreation. The Darwin region has experienced a transition towards urban amenity occupance shaped by consumption and protection values. Tenure changes recognising Aboriginal ownership in the Arnhem region have facilitated regionwide self-managed Indigenous occupance. Divergent regional functional trajectories are starkly revealed in a comparison of driving forces, decision processes and functional trajectories between the Barkly Tableland and the adjoining Gulf Coun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