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3篇
  免费   13篇
  1416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姜红 《安徽史学》2007,12(1):106-109,60
胡适倡导的以白话代替文言的语言变革最终导致了新文学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发生,胡适进行的语言研究和他对语言研究方法的探索对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对胡适的语言观进行考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语言的性质、语言的变革、语言的研究等三个方面对胡适的基本语言观进行全面考察和重新审视,并通过对其语言观的考察来重新解读他的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理论,重新评价他在现代语言学研究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02.
近代"新学"的传播一方面与"西学"的挑激与引进有关,一方面也与儒家传统内部变革思想的高涨紧密相联.就"新学"入黔并逐渐本土化的具体过程而言,无论国家权力系统或地方知识精英,都发挥了主导性的范约作用,并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知识格局.严修、李端菜、张之洞、粱启超四人,虽然他们最终的价值选择不尽相同,但均一度徘徊或游离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直接间接地影响了黔地"新学"的传播,值得以个案的方式认真加以研究.地方精英华之鸿创办文通书局,在"新学"的传播史上可说是厥功甚伟.抗日战争时期大批外省高校内迁贵州从事讲学科研活动,则标志着地方文化的现代性转型进入了"质"的飞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3.
王锳光生《〈汉语大词典〉商补》分六个部分对《汉语大词典》进行补正,考证深入细致,结论精审可信;注重所引文献的版本源流、出处和优劣;参证文献比较广泛,尤其是对于近代汉语方面的文献典籍,运用得得心应手。不过,"提前书证"中的部分词条最早用例尚可进一步上溯。  相似文献   
104.
日本右翼势力对“台独”的支持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战后初期,日本右翼势力是“台独”逆流的始作俑者和首开“台独”运动先河的罪魁祸首;冷战时期,日本右翼势力不仅在中日复交前使本国成为“台独”势力的大本营,而且在中日复交后仍一如既往、不遗余力地支持“台独”;后冷战时期,日本右翼势力支持“台独”不仅变本加厉,而且呈现出民间与政界配合、右翼与政府呼应之特点。  相似文献   
105.
赵欣 《史学集刊》2007,(4):75-82
鸦片战争强制性地拉开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序幕。1848年以后,随着北美至中国航线的开通,一部分居住在珠江三角洲的广东人在多种原因的驱使下,远渡重洋来到北美。在美国西部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华侨华人社区,使中国的古老文明渐次播散到美国西部各州。随着北美华侨华人的不断扩展,不同类型的华侨华人在不同的领域里(商业、建筑、科技教育、宗教伦理、风俗习惯等许多文化领域里)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被动和主动传播。被动的传播形成了美国多元文化的文化飞地,主动的传播使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文化的大熔炉里形成了一种鲜明的、交叉式的边缘文化。文化的传播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随着大批旅美华侨华人陆续返回故乡,他们也把西方文明带回侨乡。它们与本土文化发生碰撞、冲突、融合,从而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侨乡形成了新鲜的、西方式的边缘文化。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当前韩国对于海外华人四个方面的"似是而非"认识的分析,对华商网络的倾向与特征、建设韩民族网络等问题的探讨,得出结论:韩国华侨与韩国所理解的海外华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当代韩国政府希望能像中国充分发挥海外华人的优势那样,使海外韩人发展成为韩国在21世纪的新的成长动力并加以利用的认识是一种错误的"乐观判断";海外华人对祖国的向心力,不只是来自爱国情,更重要的是其生存保障与利益的实现;中韩两国的侨务政策存在区别,中国致力于"护侨",而韩国的目光集中于"用侨"。  相似文献   
107.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缅甸政府为阻止经济恶化,采取了推进农业改革、加速国有企业私营化步伐、拓宽融资渠道和加强边贸发展等措施,为缅甸华商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机会,华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而缅甸动荡的政治局势、缅甸经济改革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及中国新移民在缅甸的涌现,是缅甸华商未来发展必须应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8.
<每周评论>对推动五四时期舆论界的进步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文化运动重要领导人物的高一涵,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其政治思想表现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抨击军阀的黑暗统治,追求理想的民主政治,导引着进步舆论的前进.研究<每周评论>时期高一涵的政治思想,对于深化五四时期思想的研究,恢复高一涵的历史地位,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刘超 《安徽史学》2005,1(4):57-62
对中国人种起源的探讨,是20世纪上半期广泛关注的话题,经历了一个从"西来说"到"土著说"的过程.这一转变,考古发现是个重要原因,但其中蕴含了一点民族情感,二者共同促成了"土著说"的确立.从民族主义立场来看,"西来说"与"土著说"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建构民族认同的努力.在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中出现的民族溯源,其发生与变化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族主义的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110.
陈红民  魏兵兵 《安徽史学》2005,(4):63-70,114
国民革命时期,中共进行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宣传工作,对国民革命的进程和国共两党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1923-1925年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考察,分析中共在此时期宣传策略的转变和宣传话语的特点,即中共如何将"左派"、"右派"、"阶级斗争"等概念引入国民革命的过程,从而勾勒出国民革命期间中共在宣传上从被动到主动,争取到宣传强势,并最终将阶级斗争理论与国民革命结合起来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