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1篇
  免费   18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383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345篇
  2017年   344篇
  2016年   363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1124篇
  2012年   619篇
  2011年   558篇
  2010年   437篇
  2009年   517篇
  2008年   531篇
  2007年   570篇
  2006年   572篇
  2005年   523篇
  2004年   425篇
  2003年   432篇
  2002年   321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21.
龚留柱 《史学月刊》2005,(10):87-96
朱绍侯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半个世纪来笔耕不辍,在中国古代史的诸多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就。在对他的访谈中,内容涉及到了其治学经历、主要学术成果、学术风格及他长期形成的史学观和方法论等诸多方面。最后,朱先生还对当前学术研究的环境和风气提出了自己的评判,并对21世纪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做出了乐观的展望。  相似文献   
922.
李占才 《史学月刊》2005,1(12):66-70
华中地区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占领富庶的华中攫取以战养战的战略物资,控制中国经济枢纽,摧毁国民政府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排斥其他国家在华中的资本势力,便成为日本侵略华中的经济根源。日本侵略华中之初,在速战速决战略指导思想下,对华中地区大肆掠夺的同时进行疯狂地破坏和摧残;战争持久化以后,日本加紧对华中沦陷区的经济统制,试图把华中经络成为他们以战养战的经济基地。  相似文献   
923.
周少川 《史学月刊》2005,(9):96-102
许衡从理学的基本命题出发,对社会历史的盛衰原因进行思考,他认识到历史变化的必然性以及盛衰治乱的对立统一关系。许衡将是否实行王道德治作为判断历史盛衰的标准,主张无论君臣都要“以公为心,以爱为心”,并阐明了一系列正君心、求民心的思想。许衡具有鲜明的通变史观,他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总结历史经验,为元朝统治者论证了“行汉法”的必要性和具体内容。许衡论史而求理的思考,对于提高元代历史观的哲学思辨能力十分有益。他的历史思想对于元代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蒙汉等多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与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924.
周祥森 《史学月刊》2005,1(10):5-12
作为史学发展进程中一种带有规律性的史学现象的新史学,是历史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历史学者的永恒追求。史学史表明,历史学的发展历程,在本质上就是一个一代一代的历史学者在传承既有史学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追求新史学的永无止境的过程。历史学者对新史学的追求,是历史学者史家主体意识的鲜明而集中的体现。历史学者所追求的新史学,虽有明确的方向性,但一般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正是通过、并且正是在历史学者对新史学孜孜不倦的永恒追求中,史学不断实现着对自身的超越。  相似文献   
925.
叶剑 《中原文物》2005,(4):51-53
民族文物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古代不同社会形态以及生产、生活状况的活化石.它填补了史籍记载的缺失和田野考古的不足,为人类社会发展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在科学研究、发展旅游业、繁荣民族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民族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应及时抢救保护.  相似文献   
926.
楚文化研究又一新成果--《新蔡葛陵楚墓》读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育彬 《江汉考古》2005,(1):95-97,86
河南新蔡葛陵楚墓,是近年来淮河流域考古中新发现的一座战国中期大型墓葬。其墓主人为平夜君成,是与楚王关系密切的重要封君。墓葬结构复杂,并有陵寝建筑遗存。出土有包括青铜器、玉器、漆木器和大量竹简在内的各类随葬品,还有人殉现象。在科学发掘和整理的基础上出版了《新蔡葛陵楚墓》一书,详细介绍和分析了考古资料所反映的楚国历史、葬俗、礼制、历法、手工工艺、书法艺术等诸多信息,是我国楚文化研究又一新成果。  相似文献   
927.
徐州地区出土的西汉乐舞陶俑,其造型采用大写意手法刻画舞俑的形体、动作、表情,同武俑不仅具有艺术的共性。还有细微的个性特征,生动地表现了汉乐舞艺术的时代风格。  相似文献   
928.
郧西五斗种遗址发掘出土一批具楚文化特点的遗物以及陶窑等遗迹,还有动物骨骼、铁器等.简报介绍遗址发掘工作,对遗物文化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对遗址微地貌、动物骨骼与古环境、动物骨骼与遗址经济特点等也提出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929.
古代江南地区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南地区的圩田大致滥觞于三国之际,迅速发展于两宋,全盛于明清,是我国江南人民在长期治田治水实践中创造的农田开发的一种独特形式。文章以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全面考察了江南地区圩田开发的历程与特点,研究了江南圩田兴盛的历史因素和自然条件,并简要分析了圩田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具体探讨了圩田开发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认为因过渡围垦破坏了江南地区原有的湖泊河流水文环境,造成“水不得停蓄,旱不得流注”的严重局面,这便给圩田大大增加了防患水灾的压力;历代地方政府在圩田管理方面也是各自为政,各地圩田缺乏相互间的协作,使因破圩而形成的局部水灾年年有之;大量构筑圩田,使湖泊面积大为缩小,影响其调节水量的功能,破坏了本地区的生态条件,致使灾害频频发生。此外,围湖特别是废湖以后,使众多的水生资源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930.
本文在占有详实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城市历史地理学方法,分析了五代至元时期与西安城(新城)督建者韩建有关的两个问题,探讨了此时期西安城的城垣范围及其建制特点,并揭示出西安城城墙、城门和城角的具体特征,从而全面地揭示了五代至元西安城垣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