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6篇
  免费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北海道不仅以风光旖旎名重扶桑,其作家的数量和创作成就亦位居前茅。从明治初年登上北海道土地的国木田独步至30年代名扬世界的日本左翼代表作家小林多喜二,乃至今日誉满全球的渡边淳一等,均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精美的篇章。  相似文献   
992.
ABSTRACT.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proposition that China and Vietnam represent a fourth class route to modern nationhood, in addition to the ethnic (German), civic (French) and plural (American) routes. Nation‐states emerging along the class route are characterised by an exclusive membership based on social class rather than just ethnicity, living under the same laws or participation in liberation from foreign rule. The essay compares China's and Vietnam's class‐based nationalism with the more inclusive labour movement nationalisms of Norway and Cyprus. Then it explains how the class route differs from the French civic route. In the conclusion, the author concedes that the Chinese and Vietnamese class route is perhaps a detour rather than a route of its own, since it leads to inevitable tension between the divisive history of how the nation was formed and the need of its later leaders to include and represent the same social classes that were originally excluded. These leaders and their national storytellers are forced to undertake a redefinition of the national self as ethnic, civic and/or plural in an attempt to recreate national legitimacy, often in competition with more radically nationalist opposition groups.  相似文献   
993.
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上海开埠后即迅速跃升为全国对外贸易中心。上海通过与各口岸间的外贸埠际转运,将其外贸影响辐射至大半个中国,显示出其全国外贸中心的地位。本文利用系统的海关数据及文字报告,阐述了晚清上海外贸埠际转运在全国的地位、上海的外贸转运网络及其特点,以此为视角反映出晚清上海作为全国外贸中心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94.
近代以后,新式教育逐渐传入福建,但由于各级政府财力所限,基础教育投入不及广大乡村。而旅居海外的福建华侨返乡兴学之举则在一定程度上补其不足,为乡村的适龄儿童提供了受教育的场所,并以其兴办新学的教育实践,在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福建乡村地区发挥了重要的教育示范和导向作用,推进了新式教育在乡村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从而富有成效地充当了福建教育现代化的先导。  相似文献   
995.
陈礼茂 《安徽史学》2006,4(2):56-62
白银风潮前夕,中国通商、四明和中国实业三行因长期经营不善而资金周转不灵.在白银风潮中,三行同时陷入挤兑的困境,而在法币改革后,三行因难以缴足发行准备金而再度陷入困境.在这两个过程中,国民政府以救济之名,实施控制,并最终对其增资改组,将其纳入政府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996.
李永春 《安徽史学》2006,35(2):87-96
胡适、李大钊之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一场关于实验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思想方法和社 会改造道路的争论,也可说是"少年中国学会"内原有的社会主义与由会外输入的实验主义之间的争论.胡适的实验主义宣传,对学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使学会中原本反对空谈主义,主张从事社会事业和社会活动的会员形成了所谓"问题与主义"派.而围绕着<少年中国>月刊文字方针而展开的"学理与主义"之争,并非人们所说的是"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范式转换,而是学会自由研究与预备主义的表现与结果.在导致学会分化的共同主义之争中,胡适及学会内的"问题与主义"派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明际中、日、琉球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对此后的中日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廷在前期以及中后期对琉球的一系列不当政策导致了琉球与日本联系以及日本对琉球控制的加强.日本对琉球由此前的陌生、淡薄转化为对它的积极进取与控制.随着明末国家实力的衰落,以及明廷对琉球采取保守的宗藩政策,日本在琉球的优越地位日益上升.这一地位的上升是日本在东亚执行对外积极扩张政策的开始.日本正是以琉球为起点开始走上奴役东亚邻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998.
吴汉全 《安徽史学》2006,2(3):87-96
陈独秀是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五四时期对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与同时期的李大钊一样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创者.陈独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和中国社会自身的变化来分析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认为近代中国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动,政治上成为"半殖民地",进而提出民主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主题,反帝反封建是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陈独秀还以"革命史"观看待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深化了对近代中国历史的认识.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近百年历程看,陈独秀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为近代史研究"革命史范式"的建立做了基础性的工作,是近代史研究"革命史范式"的重要开创者.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古代人际传播思想中的关系假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际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意义创造和意义关系的交流.它因人们的交往关系而存在并运用于交往关系之中.关系总是同传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不可分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关系假设无所不在.正是这些建立在通常假设意义的核心基础之上的"关系"理论造成中国古代乃至现代华人社会信息传播的隐蔽性.因此,只有研究维系中国古代人际传播秩序的关系假设,才能正确诠释"仁"、"礼"、"忠恕"、"和为贵"等传统思想范畴在古代人际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报刊述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厚今 《安徽史学》2006,2(6):91-95
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报刊,是抗日烽火的产物,是党的领导的结晶、革命传统的继承,是中国人民抗日宣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创造性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正确主张,讴歌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丰功伟绩,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为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它们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艰苦创业和贴近生活的鲜明特色和经验,为我党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这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