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6篇
  免费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作为国家理念的体现,疆域概念产生于具体的历史语境。由于古今中国国家性质不同,王朝中国的疆域概念与现代中国主权、领土不能用简单的继承或对接来解释。在王权泛化或王权至上观念的影响下,王朝中国的疆域话语尽管受到地理知识限制,但仍坚持认为在可知范围内,王朝中国天子有权实行统治。这种深受王朝国家理念影响的疆域话语对古代疆域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以常见的5个古代中国疆域概念为例,“天下”有广狭二义,一是普天之下,一是华夏诸国;“四海”即四方,有时包括四夷,有时不包括;“中国”概念迭加变化整合,各朝“中国”范围不尽相同;“疆域”是一国统治范围的宣示;“版图”则是王朝国家行政地区。本文通过追溯原本词义,认为上述概念原意与后世借用,因语境变化,语义发生差异;进而提出,学术用语与习惯说法应有区别,这不仅是运用概念准确与否的问题,而且也涉及研究价值的取向。  相似文献   
82.
本文以西汉王朝为例,对古代中国王朝的疆域形成进行了探讨。认为,不同藩属体系的碰撞和重组是王朝疆域形成的主要途径。在西汉初期,中华大地上存在以西汉王朝和匈奴为核心的两大藩属体系,以及众多的亚藩属体系和弱藩属体系。自武帝时期开始,随着西汉王朝国力的增强,两大藩属体系进入碰撞、重组阶段,其结果是不仅以匈奴为核心的藩属体系被纳入西汉王朝的藩属体系中,其他弱藩属体系也进入其中,属于西汉王朝藩属体系的亚藩属体系则成为了郡县,由此最终形成了郡县、特设机构、藩属国三个不同层次构成的西汉王朝疆域。  相似文献   
83.
古代治边观念的研究内容与主要特点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对古代治边观念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古代治边观念是中国古代逐步形成的关于边疆、历史疆域形成与管辖及相关问题的处理,在态度、方略和措施方面的一系列认识。其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大体上包括古代边疆观、古代治边观以及对其他边疆有关问题的认识观三个主要方面。治边观念的特点主要有对历代边疆施治产生了深刻影响;与国势兴衰相关联;中原王朝与边疆政权的治边观念有一定差异;经历了发展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84.
转型时期我国城市贫困研究述评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基于地理学、规划学和社会学视角,在“过程-互动-行动”研究框架下,统计分析19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贫困研究的文献数量和内容演变情况,论述了研究分布与社会经济转型和社会救助政策密切相关。在综合述评每类研究的主要观点基础上,论文指出目前研究存在几方面问题:缺少贫困阶层社会空间研究,缺少与城市发展、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研究,缺少对贫困阶层需求和空间资源公平配置的研究,并探讨对未来城市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85.
新中国"镇压反革命"运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奎松 《史学月刊》2006,44(1):45-6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战争尚未完全结束,土地改革正在渐次开展起来,经济恢复工作一切百废待兴,尽管各地反抗事件频发,毛泽东却反对“四面出击”,没有响应党内实施大规模镇压的要求。不过数月之后,因朝鲜战败,中国被迫出兵抗美之际,毛泽东又抓住对外战争的机会,毫不犹豫地大举发动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力图乘举国对外之际,一举清除社会上的反革命分子。这场以巩固城市政权为中心任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轰轰烈烈,极大地震慑了社会各种敌对势力,提高了新政权的威望。  相似文献   
86.
西方传教士来华后,科举制度就成了他们关注的焦点。传教士对科举制度的审视,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内在弊端,增强了科举改革的紧迫性;传教士对科举改革的设想,丰富了科举改革的思想,指明了科举改革的方向;传教士的宣传活动,促进了国人思想观念的解放,推动了科举改革的进程。然而,传教士毕竟不是科举改革的主角,其作用与影响终究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87.
改革以前的中国共产党与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发展的奠基者和探索者。他认为,科学技术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争取自由的思想武装;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革命力量;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保证。发展科学技术,要坚持跨越式发展和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统一;坚持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的统一;坚持社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统一;坚持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坚持党的领导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统一;坚持发挥科学技术专家和普通工人群众的作用。毛泽东科技思想为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8.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Yan state by the Zhou court during late eleventh century BCE had fulfilled the attempt by the dynastic power to colonize and control the local population of northern Hebei. The Yan and the two local groups, one active in the Yan mountainous region and the other in the Jing, Jin, and Tang area, developed a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during the early Western Zhou perio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Yan and local elites was mutually beneficial. While local elite culture was heavily influenced by that of the Shang and Zhou, local traditions continued to be present.  相似文献   
89.
The cluster of technical terms that the Jesuit Matteo Ricci and his Chinese partners Xu Guangqi and Li Zhizao cotranslated and introduced into Chinese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was of significance for Chinas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For instance, “brain” replaced “heart” as a specific term referring to the organ of consciousness and memory. The classical Chinese interrogative numeral jihe was used to represent the core mathematical term “geometry”. Diqiu, meaning “the globe of the earth” in English, was minted to amend the traditional hemispherical dome cosmology. The identification of “Cathay” with China clarified the ambiguity in the Western geographical concept of the Far East, which had existed since the Middle Ages. Translated from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Humanity Sciences), No. 6, 2003  相似文献   
90.
新世纪以来中德世界城市全球化模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全球化逐渐从跨国资本主导下的单一化模式向国家特性作用下的多元化发展转变。本文对比分析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和德国世界城市全球化的过程、格局、规模、产业和动力,揭示出国家特性作用下的差异化城市全球化模式。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全球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②中国世界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格局,全球化要素具有分散化趋势。③中国世界城市经济的总量大但平均规模小,企业总部集中分布于北京。④中国世界城市一、二次产业产值比重大,金融地产、社会公共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发展滞后。⑤中国城市全球化是国家政府主导下依托跨国投资生产并出口初级工业品的被动全球化,未来须发挥高级生产者服务、研发服务和社会服务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