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23篇 |
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315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140篇 |
2019年 | 155篇 |
2018年 | 133篇 |
2017年 | 131篇 |
2016年 | 132篇 |
2015年 | 91篇 |
2014年 | 98篇 |
2013年 | 476篇 |
2012年 | 157篇 |
2011年 | 162篇 |
2010年 | 113篇 |
2009年 | 156篇 |
2008年 | 165篇 |
2007年 | 164篇 |
2006年 | 169篇 |
2005年 | 127篇 |
2004年 | 92篇 |
2003年 | 90篇 |
2002年 | 99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59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江泽民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关系的论述,是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它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和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时代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2.
60年代前期 ,党对知识分子政策进行了反思和调整 ,成为贯彻知识分子政策最自觉、最全面的时期之一。 1 958年秋冬至 1 960年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反思和重新认识 ,为 1 961年开始的知识分子政策调整准备了条件。 1 961年开始的调整主要从制定科研、教育、文艺的工作条例 ;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及为被错误批判的知识分子甄别平反等方面进行。 60年代前期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 ,范围广 ,力度大 ,措施实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3.
新时期党内纪律检查工作的卓越领导人——陈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律检查工作是党建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紧紧抓住党风问题 ,是陈云同志指导纪律检查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中纪委在陈云同志有关指示精神的指导下 ,集中抓了为刘少奇同志平反和康生、谢富治两个阴谋家的审理案件 ,对于明辨“文革”中的是非 ,实现拨乱反正 ,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陈云同志一再提醒全党和各级纪委 ,一定要严防改革开放可能带来的消极东西 ;从严执纪 ,是陈云同志的一贯主张 ,在纪检队伍的建设中 ,陈云同志特别强调了干部素质问题 ,陈云同志对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纪律检查工作作出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 ,他所形成的思想成果 ,是邓小平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4.
美国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调整是冷战结束期间美国对外战略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布什当政的四年是美国政府对华政策调整的四年,这一调整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在调整中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演变呈现出六大特点一是过程前起后伏;二是目标为演变和遏制中国;三是出发点着眼于长期性和全面性;四是政策的矛盾性;五是突出了人权政策;六是表现出政治问题经济化和经济问题政治化.导致布什政府调整对华政策的直接原因是“六·四”风波,但是,冷战的结束及因此而造成的美国战略利益的转变,才是布什政府改变对华政策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85.
土地改革是一场伟大的历史性变革——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5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新中国土地改革所实行的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及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再思考 ,并分析这次土地改革成功的原因、经验及历史地位 ,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50周年。 相似文献
86.
论三角缘神兽镜所见古代日本对江南文化的吸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角缘神兽镜的研究是中日两国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认为日本出土的三角缘神兽镜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吴镜传统在日本的延续,它是经南路进入日本的吴地铜镜本土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7.
88.
宛西自治:一场夭折的区域现代化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30—40年代,宛西地区发生了一场在“三自主义”指导下的区域性现代化实验。这场以追求“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为目标的实验.植根于本土化的基础之上,由于地理环境的独特和地方精英的努力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理论的局限和对封建土地制度的容忍,得不到广大贫苦群众的拥护而中途夭折。 相似文献
89.
90.
青海幅员辽阔,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地区。在漫长的岁月中,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构筑起青海多民族文化包容共进的辉煌历史,凸现多元文化地域特色的人文内涵和精神魅力。对这些民间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充分的发掘,对促进青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