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陈独秀是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思想,为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他还就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个人与社会关系、社会运行规律、社会自杀问题、马尔萨斯人口论等社会学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产生提供学术的基础.陈独秀的社会学思想以中国社会为研究重点,注重研究中国的社会组织、社会阶级结构、社会阶层等理论课题,这为开创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奠定了研究的框架体系.陈独秀是中国马克思主叉社会学的先驱,在中国马克恩主义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2.
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主要从财经工作领域参与了全国民族工作。在和平解放西藏谈判期间,他与当时西藏上层人士频繁进行工作交往,开展了上层统战工作;在民族贸易工作中,他倡导民族贸易应根据民族地区的特点,重视民族贸易干部的培养,推动了民族贸易发展;在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工作中,他参与指导了民族自治地方的财经体制建设。这些思想与实践,表现为全国与民族自治地方工作的结合、党的民族政策的实施与财经工作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3.
文章探讨了日本大阪神户地区几位华商在华中、华东地区火柴业兴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遇到的曲折经历和经验教训等问题。与日本火柴产业发展的同时,日本华商依靠在日本积累的实业经验,从金融和流通的层面参与了这一行业,并在不利的实业政策的限制下,克服种种困难,为祖国的火柴产业的起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的经验和教训是日本华侨历史研究中不可忘却和值得深思的史实。  相似文献   
94.
《花近楼诗存》是陈夔龙辞去直隶总督职务后在津沪租界十六年间创作并自编的系列诗集,时代虽已进入民国,但他秉持忠于前朝的封建道统,坚守士大夫的文化立场,并与同光体的代表诗人一起探索古典诗歌的各种形态,获得了同时代传统诗人和文学史家的尊重和认可。  相似文献   
95.
刘长林  刘强 《安徽史学》2015,(5):155-162
兼具政治领袖和文化名人双重身份的陈独秀,对1920年代的上海大学产生过重要影响。陈独秀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五四时期思想界的明星,自然受到上海大学前身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学生的仰慕,他宣称的新文化新思想为学生改组学校提供了精神资源,新建立的青年团组织,也发挥了一些作用。学校改组时学生原拟推举陈独秀为上海大学校长,主要在于他的新文化人的名人效应。上海大学创办后,陈独秀作为中共领导人指派过陈望道到学校任职,并通过指导党团员活动,对学校事务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同时,陈独秀的思想和主张通过中共在校内的教师和学生,在上海大学发挥着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显性的文化名人效应与隐性的政党组织运作,是陈独秀影响上海大学创立与发展,影响上海大学青年学子的两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6.
中韩爱国志士的早期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天石 《史学月刊》2007,1(3):51-58
1910年,日本并吞韩国,大批韩国爱国志士流亡中国,开展抗日复国斗争。申圭植等人投身辛亥革命,参加中国同盟会。1912年,成立新亚同济社,吸纳两国志士。1921年,申圭植以韩国临时政府国务总理的身份赴广州访问,会见孙中山,宣布承认"护法政府"为中华民国正统政府。孙中山、陈其美、蒋介石等人积极支持来华的韩国志士。1924年,孙中山提出,中国人民的对外责任除"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外,还要"扶助弱小民族"。此后,"济弱扶倾"遂成为中国国民党的重要国际政策。北伐期间,韩国志士或加入中国国民党,或投身中国国民革命军,武汉国民党中央则设立东方局。中韩志士之间的互助、合作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7.
刁生虎 《史学月刊》2007,(2):90-103
陈寅恪与钱钟书同为中国20世纪罕见的学术大师和文化巨人。他们在学术品格、治学兴趣、语言工具、材料基础、文化取向、打通意识、史诗关系和诠释向度等众多方面都既有惊人的类同之处,又有显著的不同之处。故探讨和比较两人的同异之处,找出其中所潜藏的规律性的成功经验,对当代学人无疑具有重大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8.
晚明松江士人陈继儒绝意科举,以坐馆谋生。晚年获得官宦资助,得以隐居山野,尽管与山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始终不游走谋利,在明人眼中基本是名士,甚少以之为山人。然至清代,却被视为山人。从表面看,这是因乾隆时期蒋士铨夸大了陈继儒世俗功利的一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夸大了陈继儒隐逸山泽、忘却忧患的一面,但深层原因却是明清易代的政权更迭所催动的在野士人经世空间与学风、文风的巨大转变。这一事实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朝国家控制力加强与士人社会地位下降的历史趋势,而且反映出历史记忆与其他因素密切相关,具有因时而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
在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怎样认识和处理党内矛盾,是执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建国后党内发生过许多重大矛盾和斗争,陈云在处理这些矛盾和斗争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党性,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正确处理内部矛盾的理论,为维护党风党纪、坚持真理,也为今天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0.
陈寅恪与牛津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曾被牛津大学聘为汉学教授 ,却终未到任。中国中英文化协会和英国利用庚子赔款建立的大学中国委员会在聘任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陈寅恪赴英受阻是由于战争令交通中断的说法并不准确 ;令陈滞留香港的很可能是当时一些中国外交官掺杂了政治和外交因素的做法。英国汉学家修中诚与陈寅恪商定在牛津大学开展中国历史研究的计划和有关信件 ,展示了陈寅恪的学术抱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