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he trace element boron is present in most ancient glasses as an impurity, and high boron (≥ 300 ppm) marks raw material sources that are geologically specific and relatively uncommon. Recent analyses of Byzantine glass with high boron contents suggest that glass‐making was not limited to the traditional regions of the Levant and Egypt, and a production origin in or near western Anatolia is proposed. Glass bracelets from ?i?n al‐Tīnāt in southern Turkey give fresh evidence for the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of high‐boron glasses that closely correlates with object typology. The patterning of findspots suggests that high‐boron glass was closely connected to the Byzantine world.  相似文献   
42.
Recent ceramic analysis: 2. Composition,production, and theor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is the second of two articles reviewing the burgeoning literature on recent ceramic analysis. The first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Vol. 4, No. 2, 1996) (pp. 133–163) surveyed functional and stylistic analyses and pottery origins. This article reviews compositional investigations and studies of pottery production, both of which have flourished in a period of heightened examination of specific techniques, assumptions, and concepts, such as standardization. In addition, researchers are exploring new analytical methods as well as approaches to ceramic theory. The review closes with a series of observations and critiques of current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43.
为了探讨故宫长春宫承重木构件的老化及其机理,从长春宫主殿明间(C1)及主殿外南侧立柱(C2)外观开裂、变色严重部位分别取样,在木构件材种鉴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木构件的化学组分;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热重分析(DTG)以及红外光谱分析(IR),测定了木构件的相对结晶度以及组分中化学基团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受试木构件中的纤维素、木质素以及半纤维素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由于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C2木构件降解程度比较严重,其纤维素含量下降较C1木构件更快;DTG分析结果表明,在纤维素快速下降的同时,C2木构件半纤维素含量也发生了明显的降解,进而导致C2中的相对结晶度远远低于C1木构件;红外光谱对木构件化学基团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与同种现代材相比,C1、C2木构件在波数分别为1 732,1 635,1 510和1 460 cm~(-1)处吸收峰减弱和消失,这表明受试木构件化学组分的降解非常明显,尤以C2木构件木材化学组分降解更加严重。另外,C2木构件在波数1 510 cm~(-1)处的吸收峰完全消失,而该处应为芳香族的木质素苯环骨架振动特征吸收峰。这一现象表明光降解是C2木构件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4.
ABSTRACT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soprano Frances M Lynch, Minerva Scientifica deploys sung theatrical performances to encourage, celebrate and demonstrate the achievements of women in science and music. Based on collaborative discussions between practising female scientists and contemporary classical composers, the events staged by Minerva Scientifica are receiving high acclaim not only as educational and musical experiences for general audiences, but also for enhancing scientists’ appreciation of their own work. Adopting a historical approach, this article first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ree pairs – women and science, music and science, women and music – before giving a more detailed account of the project’s evolution since 2011.  相似文献   
45.
1966~1976年的上海职业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大革命”期间,上海的职工人数增长了127.14万人。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50年代生育高峰期的人口,每年以20万人以上的规模,从非在业状态转向在业状态。上海全民单位的职工主要来源于毕业生(高达72.28%)和复退军人,其他人员皆因“身份羁绊”难有机缘。这一期间,因上海从事第二产业人数及比重持续上升,终于使上海失去了金融、贸易等城市型经济功能,从一个综合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并造成城市布局混乱、交通拥挤、工业区与居民区杂处等一系列影响人们生活的社会矛盾和困难。  相似文献   
46.
为了了解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出土周代铜器合金配比和加工工艺特点,对18件该地区出土周代铜器进行检测分析。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和金相显微镜分析青铜样品的成分组成及金相显微组织并发现:样品中铅锡青铜器占绝大多数,器物含铅量普遍较高,且大多含少量砷;器物基本都是铸造成形,仅有少量实用工具、农具刃口进行过热锻等加工处理,以提高使用性能。结果反映了当时工匠对铸造合金配比和加工工艺的认知和技术水平,也体现了吴越地区独特的青铜技术体系与文化,能够为南方史前及先秦文化的发展脉络提供更多可供探讨的资料。  相似文献   
47.
《学刊》总第九十期《叠山公祠堂记》点校多误。提出订正意见.以便读作为资料使用。  相似文献   
48.
丁霞 《人文地理》1996,11(Z2):77-80
本文以枣庄市作为组群式城市的代表,在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枣庄市农业人口转化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以期对正确引导城镇化的过程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9.
营城子汉墓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是我国东北地区一处重要的大型汉墓群。营城子汉墓出土了一批玻璃耳珰,为探讨其成型工艺及来源,采用超景深显微系统进行了表面形貌观察,初步认为是模铸成型,并经过打磨。采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它们分属铅钡硅酸盐和钾硅酸盐玻璃系统,一件由Cu2+着色,其余主要由Co2+着色。其为我国自制,所用钴料来源相同,钴料的锰钴比特征与国产钴土矿的类似。并对营城子汉墓出土玻璃耳珰造型与化学成分体系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玻璃耳珰制作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对我国古代玻璃耳珰制作与传播的认识。  相似文献   
50.
针对古代彩塑泥层和壁画地仗中植物纤维种类鉴定技术欠缺的现状,开发出一套以纤维横截面细胞形貌识别为基础的植物纤维种类鉴别方法。从秸秆类植物的化学脱胶技术、提取单根纤维、纤维横截面切片,以及纤维截面细胞形貌对比等开展了系列研究。将该方法应用于彩塑泥层和壁画地仗中常见的9种植物纤维:麦秸秆、稻秸秆、玉米秸秆、高粱秸、黄麻、亚麻、苎麻、剑麻和棉花,并以宁夏须弥山石窟以及甘肃麦积山石窟的彩塑文物样品中取出的纤维标本为例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须弥山石窟彩塑粗泥层中的植物纤维为小麦与黄麻,细泥层中的为苎麻,彩塑佛像手指中的为棉花;麦积山彩塑泥层中含有麦秸秆。研究结果证明本方法可以应用于文物样品中植物纤维种类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