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6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18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研究滇西地区青铜文化及相关铜器的制作技术,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和金相分析的方法,对云南祥云检村石棺墓出土的17件样品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祥云检村石棺墓出土的铜器以红铜为主,少数为Cu-Sn合金。这些器物的制作工艺主要是铸造、铸后冷加工等,制作工艺相对单一。3件编钟均为Cu-Sn合金,并且锡成分具有等比递增的现象。兵器矛经过鉴定后说明由于墓主身份的不同,随葬的矛也有实用器和随葬器两类。农具锸和工具锥和凿的鉴定表明有冷加工或使用过的痕迹,可能曾是实用器;而农具锄经鉴定并没有在农作中使用过,仅作为随葬品,进一步证明随葬铜锄是青铜时代滇西地区的一种丧葬习俗。分析表明,当时已根据不同器物的用途进行了不同的制作和加工。本研究结果对研究滇西青铜文化及金属技术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2.
成化斗彩瓷器在中国彩瓷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斗彩工艺在传承前朝精湛技艺的同时,不断发展创新,达到超凡境界,并为清代的釉上粉彩技术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探讨明代成化斗彩瓷器的红彩、黄彩与绿彩烧成技术等古今工艺问题,通过现代电炉与古法红炉的大量烧制试验,在宏观与微观角度分析推断斗彩瓷适宜的烧成温度、时长、升温曲线、氛围等。对烧制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烧成技术缺陷进行反思,总结成化斗彩釉上彩烧成时间在6 h以上,温度在780~800℃的纯氧化氛围中发色最佳。 相似文献
73.
为明晰明代石拱桥的结构性能,并提出适宜的加固修缮方法,以典型的明代石拱桥永昌桥为例进行研究。首先对其进行精确测绘,获得其准确可靠的几何信息;然后对其建筑形制、构造工艺及残损状况进行研究,为结构性能分析提供依据;接着利用ANSYS软件建立永昌桥主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包括荷载影响分析、重要度分析和裂缝分析的结构性能研究;最后基于现状分析和结构性能研究,通过对比拱背套钢筋混凝土拱加固法和拱背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对石拱桥的结构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明代石拱桥永昌桥的加固修缮方法。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石拱桥的加固修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王全玉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2,34(6):10-16
X射线成像技术在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提供肉眼和其他分析仪器无法提供的信息。本文主要以金属文物和铸铜陶范为例,解析了X射线成像技术在实验室微发掘、文物状况研究以及文物制作工艺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些重要中国青铜器(包括著名的康侯簋、邢侯簋、赵孟壶)不为人知的修复历史和现状以及复杂器物不同部件的制作工序和连接方式等,并首次披露了侯马陶范的复杂结构。X射线成像技术包括X射线探伤和工业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是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为文物保护和保存提供建设性建议,为文物制作技术的解析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为深入研究文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5.
在1987年的法门寺地宫考古发掘中,出土一对髹漆平脱秘色瓷碗,是秘色瓷与金银工艺、髹漆工艺完美结合的珍贵文物。为了对其髹漆工艺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利用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对髹漆残块、银扣残块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髹漆工艺的流程。研究结果可为文物保护修复、科学技术史和艺术史研究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76.
应用前剂量饱和指数法对两件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瓷器作了热释光年代测定,得到这两件瓷器的烧制年代均小于距今100年,否定了成份分析法得到的这两件瓷器系元代真品的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77.
为探讨1985年新疆且末县扎洪鲁克墓群和洛浦山普拉墓群出土的一批周一汉毛染织品的染色工艺,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仪和色度仪对这批毛染织品分别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反射光谱的测定。结果表明,这批毛染品均使用植物染料染色,分别采用四种染色工艺:直接染色、媒染染色、复染染色和套染染色。其中,蓝色毛织品为直接染色;红色毛织品采用了媒染、复染工艺,绿色毛织品由蓝色与黄色套染而成。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红色毛织品是用铝盐作媒染剂染色而成,铝盐含量与毛织品的色度呈相关性。说明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仪和色度仪的使用是分析古代毛染品染色工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8.
79.
中国古代焊接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古代的多项金属技术都很早就取得了较高成就,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人们对我国古代焊接技术的发明、发展状况还是了解较少。本文主要依据考古实物的科学分析和文献研究,对此试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0.
Mischa Suter 《Berichte zur Wissenschaftsgeschichte》2014,37(2):148-164
The Knowledge of Debt: Law, Media Technique, and Everyday Experience in Liberal Capitalism. Performing an object such as ‘the economy’ hinges on practices of formatting knowledge. The article proposes to look at such instituting mo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social conflicts over the legitimate rules of exchange. This is exemplified by way of recounting the story of the codification of Swiss bankruptcy law in 1889. In order to homogenize the legal procedures of debt collection and bankruptcy, two subject categories were instituted: ‘merchants’ and ‘non-merchants’. These different categories were thought to account for the diverging temporalities and spaces of credit exchange in everyday economic lif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mmercial register, a media-technical apparatus, enabled a formal distinction between ‘merchants’ and ‘non-merchants’. However, this boundary was contested and proved to be poros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