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广西合浦出土的新莽(8—23年)和东汉(25—220年)晚期的宝石珠饰进行了原位无损分析,新发现了一批在外观上极易被误认为各色水晶的绿柱石族矿物(如海蓝宝石和透绿柱石)制作而成的浅蓝色和无色透明珠饰。利用手持式显微镜对绿柱石宝石珠饰的穿孔形状、孔径大小及其内部微痕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参考南亚和东南亚同时期石质珠饰的钻孔工艺及钻具研究成果,认为这批绿柱石珠饰采用了钻石钻头双面对钻钻孔工艺。结合南亚地区宝石资源、出土绿柱石宝石珠饰及其钻孔工艺和加工作坊等情况,认为这批绿柱石宝石珠饰是由南亚经海上丝绸之路输入的舶来品。研究结果为探讨汉代中国南方与南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有益信息,有助于提高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贸易网络在传播珍贵物品的认识。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博物馆内物浮放物体的地震危害性分析,指出了物防震的一些主要问题。归纳总结了馆藏物的传统抗震措施。阐述了现代隔震技术的发展、研究现状以及隔震装置在物防震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同时给出了博物馆物防震保护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3.
青铜文物保护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俐 《东南文化》2000,(1):121-124
本文回顾了二十世纪青铜文物保护技术及相关的问题,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提出了青铜文物保护即保护技术与工艺研究二个部分,并应制定相应的法律保护传统工艺的设想。  相似文献   
24.
张剑勇 《攀登》2006,25(2):79-82
人才测评技术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基本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中作用日益突出,掌握人才测评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成为高校人事管理者不可缺少的技能。本文通过研究人才测评技术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中的应用,指出一条合理可行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25.
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多媒体教学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秀琴 《攀登》2006,25(4):157-158
文章论述了非线性编辑系统运用于电视教学片制作中的优点和特点,在进行教学片的后期制作中所需注意的要点和电视教学片的摄、制一般步骤;描述了非线性编辑系统作为计算机技术与电视摄像技术相结合的成果,逐步成为以教育技术为主的多媒体影视制作的重要工具和技术手段;提出了非线性编辑技术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自学教育、远程教育等技术领域中广阔的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
胡淑晶 《攀登》2006,25(6):97-98
科学技术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代科技的产生和发展正在影响着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落后国家要在当代的科技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了解当代科技的特征,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领域,通过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才能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寻找到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27.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银覆斛式套杯档案记载为明代,由十二件依次能叠放在一起的银杯组成,每件银杯均镶嵌黑色物质以在内壁形成历代名人高士典故为题材的装饰画,内底注释典故名称,外底标明斋堂款识,外壁其中一面注明制作材料来源的“大明皇帝赐金”字样。故宫博物院张丽研究员根据“醉卧瓮下”历史典故产生的时代背景,推测其制作时代定为清代。在我国,银器表面镶嵌黑色物质的工艺十分罕见,一些学者将银套杯镶嵌黑色物质的工艺称为“阴刻填黑漆”,而查阅资料发现银套杯的表面装饰工艺更可能为乌银镶嵌。乌银在国外被称为“niello”,是指一种或多种金属与硫在高温下生成的黑色金属硫化物,被用来装饰金、银和铜等金属器物。将乌银实施于金属器表面的工艺被称为乌银镶嵌。为了明确银套杯的表面装饰工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对其中一个银杯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元素、物相进行分析。显微形貌观察结果表明黑色物质通过加热熔融的方法嵌入嵌槽,在固化后进行抛光使表面平整。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黑色物质由Cu、Pb、Ag和S元素组成,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检测样品中含有硫铜银矿。综合以上分析结果表明黑色物质为银/铜/铅硫化物形成...  相似文献   
28.
对博物馆环境实施有效的监控,是预防性保护珍贵文物的有效途径。为广泛发挥物联网在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监控方面的作用,阐述了基于"洁净"概念的博物馆环境及其预防性保护内涵,分析了博物馆环境温湿度、污染气体、光辐射、有害生物四方面监控的特点与需求,介绍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几项重大文物展览活动中的有效应用情况,指出大力加强博物馆环境适宜的监测技术研发,是实现博物馆环境风险预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在对传统染色方法染色丝绸色度测定的基础上,尝试对其色度参数所隐含的规律进行解释和说明,以达到对传统染色方法有更好的理解和应用。为此使用传统染色方法对丝织品染色,应用无损色度学分析技术,测量染色后的丝绸纺织品的色度参数。利用RGB、XYZ、Lab和LCh色度参数,分析了传统染色工艺的色度参数的分布范围和分布规律以及染色工艺对色度参数的影响。特别观察到了R-G、X-Y参数都存在线性相关的关系,C-L数值存在近似线性关系;植物染料对丝绸染色的a-b参数存在一个大致的范围;多次染色使RGB参数下降,L值下降;套染效果基本符合颜色加法;媒染剂的光谱图主要受染料影响,丝绸材质对染色结果几乎没有影响。建立了简单染色模型,利用"亮度显色因子"和"彩度显色因子"的概念,解释了C-L参数的近似线性相关关系,以及L参数随染色次数增加而递增和递减的现象。本研究的成果对于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与丝绸纺织品的文物保护和修复相关的色彩还原、配色等问题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0.
金属腐蚀过程不仅受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制作工艺、合金组成及缺陷等内部因素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为实现金属文物制作工艺和内部腐蚀状态的可视化研究,运用X射线显微CT对铜镜文物碎片以及出土、海洋出水铁质文物样品进行扫描探测,并结合X射线荧光、X射线衍射等检测手段,开展金属文物材质、工艺及矿化程度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显微CT影像重建基础上,通过设定不同的阈值,可实现文物内部缺陷、腐蚀矿化程度等内部信息的测量统计。该方法可为金属文物材质、制作工艺研究和腐蚀状态评估提供无损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