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10篇
  529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吴小红  冉宏林  雷雨 《四川文物》2021,(2):117-120
2020年,广汉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祭祀坑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为解决祭祀坑的年代问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年代学联合实验室对四号祭祀坑开展了碳十四年代研究,得到6个碳十四年代数据,经过贝叶斯统计树轮校正计算得到其埋藏年代有95.4%的概率落在距今3148—2966年的时间范围之内,属商代晚期。  相似文献   
282.
为研究黔西地区铜器时代金属制作技术及水平,本文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贵州银子坛墓地出土13件铜器和2件锡器进行了金相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中水银子坛墓地出土的战国到西汉时代的铜器,有红铜、锡青铜和铜锡铅合金多种材质,而锡器有纯锡器以及锡铅合金,合金配比已具有一定的水平。制作技术有铸造和锻造工艺,并能应用冷热加工技艺。本文对研究古夜郎地区金属器的制作技术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83.
AMT复合剂保护青铜文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依据ATM复合剂清洗粉状锈即青铜病的实验,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腐蚀青铜编钟进行保护处理,将清洗液作了IC分析。从实验和分析表明ATM复合剂不怛可消除粉状锈,而且对青铜物起到缓蚀保护的作用,简化了传统腐蚀青铜物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84.
“于屯”村北墓区为前掌大“史”氏族团“分裂”而来的“鸟”氏支族墓区,其中IIIM308和IIIM309为“鸟”氏支族具有特殊身份的高级贵族夫妻异穴并葬墓。本文对IIIM308出土8件铜礼器进行材质分析及制作工艺考察,8件铜礼器的材质以铅锡青铜为主,皆为浑铸成型,采用了金属垫片、加强筋等工艺措施来保证铸造质量。9件“鸟”字铭文铜器,“鸟”字铭文形状可分为两组,可能系两个不同铸造作坊或前后两批次铸造。  相似文献   
285.
大嘴子第三期文化聚落遗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大嘴子》考古报告的基础上,对大嘴子第三期文化的聚落遗址进行了综合研究,对诸如聚落形态、陶器变化、文化去向、社会性质以及族属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86.
作册般铜鼋所记史事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册般铜鼋是一件珍贵的商代末期青铜器。其铭文所记史事和器物造型所展现的史实是射礼,如果把它与田猎挂钩,则有许多疑窦;如果把它与射礼相联系,则颇能印证文献和西周金文的有关记载。可以说西周辟雍大池的水上射礼很有可能渊源于商代晚期的洹水水上射礼。周礼“三番射”中的某些仪节和必射四矢之寓意,在商代晚期就已经存在。射鱼也是当时常见的一种射礼,射鼋则是射鱼的一项重要射礼内容。本文还对鼋铭作了考释,并认定该器是铭功的庸器、再现商王射艺的实物模型。铜鼋的铭文与造型构思所反映的史事是商代末期王在洹水进行的一次水上射礼活动。  相似文献   
287.
Soda-rich plant ashes have been used in the Near East and Egypt in the production of glass and faience from the 4th millennium BC onwards, and mixed alkali plant ashes have been similarly used in western Europe during the 2nd and first half of the 1st millennia BC.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se ashes, the plants of interest are salt resistant, halophytic plants of the Chenopodiaceae family, growing in coastal, salt marsh and desert regions. A primary criterion in selecting ashes for glass and faience production is that the alkalis are predominantly in the form of carbonates, bicarbonates and hydroxides rather than either chlorides or sulphates. In the current paper, previously published data for such ashes are brought together and re-assessed, and new analytical data are presented for ashes produced from plants collected in Egypt, Greece and the UK. For the ashes produced from Salsola kali plants collected from Greece and the UK, the soda to potash ratios (0.3–1.8) do not show any syste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gions in which the plant was growing, but instead reflect the fact that this species favours the accumulation of K+ over Na+ ions. Further,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 kali could have been the source of the mixed alkali ashes used in western Europe, if the ashes had first been treated in some way in order to reduce their lime-plus-magnesia contents.  相似文献   
288.
张之恒 《华夏考古》2001,15(4):84-87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相继出土“环砥石”,有的发掘者将其命名为“石钻”、“钻头” 等。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8年11月在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发掘出土1件“环砥石”,称为“石钻”①。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 1979年11 月至 1980年1月在桐乡县罗家角遗址第1层和第2层各出土1件“环砥石”(图一),发掘报告称其为“钻头”,并认为“这类钻头,可能与石器钻孔技术有关”②。这种石器的命名之所以会产生错误,是由于对“环砥石”的用途不明所致。 一、环砥石的用途 环砥石作为一种制作玉石器的工具,在我…  相似文献   
289.
曹峻 《东南文化》2007,(5):6-11
略述太湖地区青铜时代遗址的考古发现,并对有关夏商时期文化谱系的研究史进行回顾与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与思考建国以来考古发现的特点和谱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290.
咸阳龚西战国秦墓出土的青铜器为研究战国时期秦青铜容器的铸造技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本文对龚西战国晚期秦墓M8出土的两件铜壶,通过表面观察结合X光摄像考察其制作工艺痕迹,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开展成分及显微结构分析,揭示两件铜壶壶身及表面装饰的制作工艺、材质特征。结果显示,两件铜壶均为铸造,器底和铜环预先铸好后置于范中,与器身铸为一体。器身和器底均为铅锡青铜(铜锡铅三元合金),但成分有一定差异,镶嵌的装饰金属片为高铅青铜。铜壶的器底分铸工艺和高铅青铜镶嵌工艺为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