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91篇
  2025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建国后,我军武器装备与当时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相距甚远。实现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成为摆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面前的重大任务。时任国务院总理、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周恩来,从国情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际出发,提出了我军实现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的思路:购买先进武器,缩短武器装备转化形成新战斗力的周期;为缩小与西方军事强国的技术差距,仿制苏式武器;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抓我国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周恩来发展武器装备的思想和实践,为人民军队迈上具有我军特色的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2.
“湘军,历史上一奇迹也。”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奉命在湖南原籍帮办团练,旋即组建并统帅湘军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当时的八旗军、绿营的战斗力相当弱,无力抵抗太平军的强大攻势,与之相比,由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却在镇压太平军的战斗中节节胜利,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曾国藩实行的厚饷养军制度,使士兵安心服役;以“养将士之廉”为名,给予更优厚的待遇;同时不断保举有军功的将弁,广赐翎顶,以官禄为诱饵驱使官兵效命疆场,是鼓舞士气的有效措施。当时的湘军在军制等各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借鉴和批判的地方。  相似文献   
73.
国民二军,是20世纪20年代重要的军事集团.北京政变后,在苏联政府的大力援助下,国民二军获得迅猛发展.它的发展壮大,不仅直接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使河南和陕西境内的革命运动迅速高涨,为国民军经营西北打下基础,同时也有力地配合了南方巩固革命政权的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74.
钱和辉 《安徽史学》2006,(5):118-121,68
新四军的发展壮大,除了其自身合法的国民革命军身份、广大官兵的浴血奋战和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外,文化建设也是其发展壮大的因素之一.新四军文化建设的历史同新四军的发展壮大、胜利的历史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回顾新四军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探讨其文化建设的个性特色,总结其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对于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5.
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报刊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许厚今 《安徽史学》2006,2(6):91-95
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报刊,是抗日烽火的产物,是党的领导的结晶、革命传统的继承,是中国人民抗日宣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创造性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正确主张,讴歌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丰功伟绩,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为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它们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艰苦创业和贴近生活的鲜明特色和经验,为我党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这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6.
常胜军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出现的规模最大的一支洋枪队,在该军合法化以后,清政府对它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清政府对该军的利用和控制政策有一个变化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清政府对常胜军的利用产生了颇为重要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77.
柴文杰 《安徽史学》2008,(1):119-124
抗战期间,新四军开展了全方位的公关工作.对内,从物质上关心将士的生活,从精神上鼓舞其抗日斗志,优待抗属;对外,密切联系群众,广交朋友,开展国际公关等.公共关系增强了新四军的凝聚力,提升了新四军的战斗力,扩大了新四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了新四军的良好形象,优化了当时的社会互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78.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is in the midst of a sweeping reform programme to significantly transform its organisation, force posture, command and control structures, and internal politics. Among the many important aspects of this effort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LA Rocket Force (PLARF). Creation of the PLARF solidified China’s missile forces as a critical element of China’s evolving strategic deterrent posture, portends continued significant investment in PLARF modernisation, and points to a more concerted effort to integrate PLARF capabilities into more effective PLA-wide joint operations—all key developments in the fundamental reshaping of China’s approach to strategic deterrence. These developments will affect U.S. strategic and extended deterrence postures, U.S.-China strategic stability, allied conventional force operations, information dominance and security,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and other key aspects of national security. This study details the organisational, technological, and doctrinal changes afoot for the PLARF, and analyses how—if successful—they affect U.S. and U.S-allied military strategy in the Indo-Pacific region.  相似文献   
79.
Based on primary research, this article examines more than 1000 cases of surrender in the British Army during the South African War, 1899–1902. It concludes that the majority of surrenders were caused by five conditions: faulty leadership, the removal of effective leadership through injury or death, lack of necessary supplies, decisive disadvantage in terms of numbers and the use of questionable tactics by the enemy. An examination of surrender gives insight into morale, resource allocation, discipline, decision-making and military law.  相似文献   
80.
20世纪30年代初,中共临时中央为了实现创造北方新苏区的革命目标,指示张家口前委在同盟军中开展工作,意图铲除冯玉祥,把同盟军改编为红军,建立苏维埃根据地。这是临时中央在指导地方党的工作中盲目执行“左”倾冒险主义进攻路线的一个具体计划,结果给党的事业造成极大危害。今天总结这一历史教训,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中国革命史中“左”的认识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