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篇
  1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较为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清代江南地区学术发展与私家藏书之间的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互动关系。前半部分论述了清代江南地区学术尤其是朴学的昌盛,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私家藏书的兴旺:后半部分论述了私家藏书之兴盛,反过来又促进了清代江南地区学术尤其是朴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2.
"巴蜀文化"作为一个科学命题,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正式提出来的。抗战全面爆发后,随着大批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内迁,国内许多知名教授和专家学者进入四川,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坚持科研。其中一些大学者,鉴于四川上古史的复杂性,开始潜心研究有关史料和当时极为有限的考古资料,于是提出"巴蜀文化"的命题,引起国内学术界的热烈讨论和争辩,巴蜀文化研究竟一时蔚然成风,终至成为一个科学命题而为国内外学术界所承认。  相似文献   
43.
战国秦汉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气候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考古材料和钻孔孢粉资料等,对战国秦汉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气候状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战国初期,该地气候温暖湿润;战国中后期至西汉武帝后期,气温下降,气候温凉,极端寒冷事件不断出现;约从公元前100年始,气温明显回升,至公元初年前后,长江中游地区复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公元之初的新莽政权时期,气候经历了由暖而寒的历史转变,降温过程大致持续到东汉明帝时期;之后至东汉中后期,气候暖湿,尤其是冬季气温相对较高;东汉后期,气候再度出现了幅度不大的波动,标志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降温的开始。此间气候虽屡有起伏,但总体而言,战国秦汉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气候仍以暖湿为主,气温略高于今,或与现今差别不大。在干湿状况方面,具有干湿相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44.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performance of economic base isolators using tyres filled with elastomeric recycled materials.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base isolators to be used in developing nations, where the application of conventional elastomeric rubber bearings due to economic reasons is limited.

The tested isolators are made of kart tyres filled with different recycled elastomeric materials and aggregates. Dynamic and static tests proved acceptable vertical to horizontal stiffness ratio of the bearings and shake table tests showed an excellent enhancement of the base isolated structural response compared to the corresponding fixed bas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45.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meaning of heritage, especially on its connection to time, space and people, and is concerned with signification, representation and identity at a national scale. Key questions are how the image of Estonianness creates national heritage out of diverse legacies and how these messages fit the local circumstances. This is examined in the case of Paldiski, a small town on the Pakri Peninsula west of the Estonian capital Tallinn. The area encompasses all that is considered non‐Estonian, but nevertheless reflects 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the country and thus is used for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current heritage creation and preservation.  相似文献   
46.
智慧景区IT能力模型及其核心构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智慧景区的建设.本文首先讨论了智慧景区的建设内涵是,景区具备了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游客服务问题的能力;其次,运用企业IT能力理论,构建了智慧景区的IT能力体系框架;最后,提出智慧景区的建设重点是游客感知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游客服务系统三个核心系统.  相似文献   
47.
清初陕北边外禁留地承自明代烧荒形成的隔离蒙汉的黑色地带。乾隆八年,双方在边外五十里一线划出有形界线,称黑(牌)界,该谓附会于烧荒形成的黑色地带,是汉人对边外自然景观记忆延续的反映。黑界以内,伊克昭盟各旗汉族移民的耕地范围并不相同,使得黑界与移民垦殖北界之间形成宽窄不一的土地,由此衍生出当时文献未言,却实际存在的所谓黑界地。牌界地是指边墙与牌界之间的土地。伙盘地是移民定居和租耕之地,具有不连续分布的空间特征。白界地一称晚出于民国绥远编纂的文献,实为牌界地的异写,其产生可能与牌借地、白借地称谓有关。陕绥双方对诸称谓的不同书写,反映各自从己方利益和地方本位的角度,对重构清代鄂尔多斯南缘汉族移民垦殖史的不同表达和现实立场。  相似文献   
48.
华中抗日根据地十分注重对退伍、伤残军人和抗属的优抚工作:制定优抚法律、政策,设立社会保障机构,开展优抚政策的宣传教育,组织拜年和节日慰问活动,帮助抗属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减轻各种税费,抚恤烈士,安置伤残、退伍军人。优抚经费既包括政府拨款,也包括民间筹集。华中抗日根据地优抚工作的特点是:物质与精神保障相结合;适度保障,维持基本生活;对国民党军队一视同仁;把保障与鼓励自力更生相结合。优抚工作对于动员民众参军参战,密切党政军民关系,配合统一战线的开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常松 《安徽史学》2011,(2):123-128
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报刊,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为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为抗战全面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报刊精神主要体现在政治坚定、导向鲜明的党性原则;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革命传统;贴近生活、通俗生动的求实风格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0.
此文论述了在全民抗战的大背景下,受到各方面因素的促进,香港华人民族教育的繁荣发展,及其对于香港社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