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13篇
  4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A Chinese geographer explores changes in inter-provincial rural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since the late-1970s economic reforms by decomposing it into different component factors based on the Gini index (more specifically, into contributions by different income sources: wages, household operations, properties, and transfers). The influence of each factor on inequality changes is further decomposed into its structure effects and its real inequality effects.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n makes it possible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each component on changes in rural provincial inequality over time.  相似文献   
52.
拉斯基的美国政治体制变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斯基的美国政治体制变革观,对于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从私人垄断阶段过渡到国家垄断阶段的变革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也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和较为适合的角度,反映出了处于思想成熟时期的拉斯基主张和一贯倡导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53.
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梁艺桦  杨新军  马晓龙 《人文地理》2006,21(2):37-40,44
为旅游规划、评价、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运用灰色关联动态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旅游发展的因子进行判识,揭示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选取的各因子对旅游业发展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别,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全国图书、杂志和报纸出版量因子的灰关联度最高,说明该因子的变化对发展我国旅游业有着特殊重要意义;国际铁、公路客车、民用航空飞机拥有量对旅游收入的关联度排名靠后,表明公共交通工具并不如所想的对旅游业发展具有强拉动作用;剩余17个因子对旅游业发展影响程度介于两者之间,尤其是旅行社数、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人均GDP、人均消费性支出和人均储蓄存款余额5个因子的关联度近乎1(均为0.99),说明这5个指标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作用仅次于全国图书、杂志和报纸出版量因子,在推动和促进旅游业快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54.
潘运伟  杨明  刘海龙 《人文地理》2014,29(1):26-34,65
研究导致世界遗产"濒危"的威胁因素能够为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与保护提供重要借鉴。对全球濒危世界遗产威胁因素定量统计发现:武装冲突、管理不力、工程建设是世界文化遗产与世界自然遗产共同面临的三大威胁;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濒危因素还包括城市发展压力、不合适的维修/重建等;世界自然遗产濒危因素则还包括非法偷猎、捕捞,以及林业采伐、农业种植、放牧等农林生产活动等。中国世界遗产面临的首要威胁因素是旅游发展压力,管理问题、城市发展压力、水利工程建设等也较为突出。提出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建议:明确遗产旅游价值取向,加强高峰期游客管理,控制旅游设施建设规模;提升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探索世界遗产管理的新体系、新思路;妥善处理好城市发展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压力,积极预防极端自然灾害的破坏;严格控制世界自然遗产地内的道路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  相似文献   
55.
黄向  杨文彩 《人文地理》2014,29(2):144-149
本文以广州白云山作为研究对象,在前期采用"游客使用图片"(VEP)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地的地方依恋结构模型。基于1947份问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对旅游地地方依恋的结构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了旅游地的地方依恋结构与数据拟合良好,修正后的旅游地的地方依恋结构更加清晰、信度与效度更加理想,同时验证了地方依恋的二阶因子结构,即旅游地地方依恋的结构由环境景观维度、休闲维度、人际社交维度和设施服务维度4个维度及16个具体特质指标构成。  相似文献   
56.
国外旅游者行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三大国际旅游权威期刊为基本检索对象,对国外学者在旅游者行为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文章从回顾研究历程入手,以时间为基本线索对研究内容进行了分类和评价,认为基于旅游者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旅游者行为产生的影响研究和基于旅游者行为的专题研究是国外对旅游者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基于定量分析的实证研究和旅游者行为的专题化研究是目前国外旅游者行为研究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57.
以雷洁琼1931年的硕士论文为原始资料,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华裔青年的自我认同,论述了芝加哥学派对早期华人华裔研究的影响,华裔青年群体的成长过程、种族压力下的华人家庭生活、华裔学生在美国公立学校的经历、在就业上所受到的歧视以及渴望返回中国的心理状态。提炼出一个观点:在美国族裔关系中,只要整个华人族群的地位低下,华裔青年的自我认同就无法摆脱“外国人”的阴影;华裔青少年在语言、思维、生活方式及社会举止上的美国化仅仅是一种单方面的改变,并不能使他们成为一个美国社会认可的美国人;在一个种族意识强烈的社会里,文化上的美国人不等于是种族上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58.
《透过一块晦暗的玻璃》体现了美国早期史研究领域的较新的发展趋势。这本论文集从小历史的角度来论述了早期美国史研究中关于个人认同的自我探索与边缘化状态的问题,并较好地弥补了大历史的缺陷,使人们从历史叙述、文本细读和语言学转向这三个方面更新了对小历史长处的认识。  相似文献   
59.
Matthew T. Huber 《对极》2009,41(3):465-486
Abstract:  While the critical literature has focused on the geography of oil production, the politics of "outrageous" gasoline pr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provide a fertile path 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wider geography of petro-capitalism. Despite the deepening contradictions of US oil consumption, "pain at the pump" discourse projects a political sense of entitlement to low priced gasoline. I use a value-theoretical perspective to examine this politics as not only about the quantitative spectrum of price, but also the historical sedimentation of qualitative use-values inscribed in the commodity gasoline. Gasoline is analyzed both as a use-value among many within the postwar value of labor power and as a singular use-value fueling broader imaginaries of a national "American way of life." While use-value still represents an open site of cultural and political struggle infused within value itself, the case of gasoline illustrates how use-values are not automatically mobilized toward politically savory ends.  相似文献   
60.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ways in which American college women of South Asian descent discuss their positioning as middle class. The article analyses participants' talk around class as evidence of embeddedness in American class discourses and a complex and contradictory scheme of identification that implicates other identities like gender, race and culture. Respondents often articulated class using the American Dream, where the social capital their parents immigrated with is left unexamined in favour of a narrative of ‘rags to riches’. Young women also used other constructs like ‘stability’, ‘race’ and ‘resources’ to make reference to class, but also to participate in an American discursive silence around it. Finally, the notion of a drive towards professionalism as an immigrant goal is examined,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serves to further deflect discussions of class. This article synthesises theories of diaspora, ‘translocational positioning’ and habitus, and examines the production of American class discourse as a performance of an American middle class habit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