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开发陕西农业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乃英 《人文地理》1999,14(2):73-75
农业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它是当今旅游新需求的必然产物。本文从发展陕西农业旅游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及其开发的可行性进行论述,并提出在进行农业旅游开发项目论证时应抓住的论证角度,力求为陕西农业旅游开发提供必要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2.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表面聚集了大量的须状结晶物和白色致密膜状物质。在须状结晶物区域,土体表面出现了严重的疏松现象;而在白色致密膜状物质区域,土体表面未见明显的疏松现象。经检测分析,须状结晶物主要为硫酸镁的水合物,而白色致密膜状物质主要为硫酸钙的水合物。遗址表面的高盐分严重威胁着遗址的安全,因此,需要研究清楚盐分来源,以便为下一步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研究表明,硫酸镁盐在吸失水过程中发生巨大的体积变化,是遗址岩、土体不断疏松劣化的主要原因。通过对遗址介质的可溶盐检测分析,查明盐分主要为酿酒生产过程中形成,从而为后续保护方法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3.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要:通过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现状的分析,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分别就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类型进行了深入探讨,重点是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整理、归纳和研究,明确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在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44.
白瓷的出现打破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并为后世颜色釉瓷的烧制奠定了基础,被誉为中国古陶瓷工艺发展过程中的“第四里程碑”,但是长期以来白瓷的起源问题悬而未决。早期白瓷是处于白瓷创烧时期的过渡品种,釉色介于青和白之间呈不均匀分布,因此如何科学界定“早期白瓷”直接关系到白瓷起源问题的研究。为此,本研究在梳理早期白瓷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考古发现与科学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目前关于古代陶瓷釉面白度科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统一采用轻工行业标准中日用陶瓷白度的测定方法来计算古代陶瓷的白度,使得今后不同研究者之间公布的白度数据可以互相比较;并提出利用白度、化学组成、烧制工艺等参数作为区分早期白瓷与青瓷的重要指标,这为研究白瓷起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45.
As one important type of bronze swords, the amount of Wu- Yue style daggers was quite dominant. Further studies will be beneficial to the understandings of their origins and roles of daggers played in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swords. By typological comparison to other set of data, it is very clear that Wu- Yue daggers influentially impacted the development of daggers in Lingnan region, indicating a wid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regions.  相似文献   
46.
江西省农业院是1934年3月设立的一个全省性的农业技术改进和推广机构,在其存在的15年历史中,从许多方面对江西农业现代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条件作支撑,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种种努力最终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47.
白蛮语地名在南诏时期行政区划中出现频率较高,这些地方往往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历来的南诏史研究中受到较多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运用藏缅语材料对白蛮语地名的含义作了考释,认为从总体上看其语源呈多样化,这与历史上该地的民族社会历史变迁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8.
The agriculture that occurs in Australia's peri‐urban regions is not well understood, nor has its economic value ever been examined systematically. Using a spatial frame derived from research into population change, Agricultural Census data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value of thi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peri‐urban regions in the five mainland States produce almost 25% of Australia's total gross valu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vidence gathered from other surveys suggests that, in some respects, this may be an underestimate. Although qualified and provisional, thes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strategic implications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ultimate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owever, peri‐urban issues are often submerged in public policy deliberations, and peri‐urban agriculture is poorly served by the Agricultural Census.  相似文献   
49.
本文依据中西方学者对农业起源研究的成果,对中国稻作起源的动因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的稻作起源于长江中游偏南的武夷山及南岭一线以北的生态脆弱带,始于距今12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期,生态环境的变迁是稻作起源的主要诱因,解决人口增长的压力是稻作起源的直接动因,而人类的生产力及技术水平的进步则是稻作起源的动能.这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催生了稻作农业的产生.  相似文献   
50.
先秦典籍屡见"冢宰"类于后世宰相为君主最高辅相的记载。近代以来,学者中虽有力主冢宰辅相说可信者,然终以否定论为主流。究其实际,宰本是上古贵族家内职役,多与饮食有关,殷商时已成为职官,至周代演变为各级贵族的家务总管,掌财用为其常职,进而发展为君主的最高辅相。春秋以降,随着权力结构的变迁,文献彝铭中的宰官职权在王室和各诸侯国中呈现出复杂有别的面貌,但冢宰或太宰在殷周曾为君王最高辅相的历史之迹依然有端倪可寻。伊尹、周公以宰职摄政之故典和上古封建政体所决定的周代家国同构的王朝政权组织应是宰职演变为君主最高辅相的根因,亦是中国古代将宰相名号制度溯源至"冢宰"的缘由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