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敦煌写本《住三窟禅师伯沙门法心赞》是一篇非常重要的邈真赞,邈真赞中记载禅师伯沙门法心参加归义军收复凉州的会战,职业嵩隆,凉州会战结束之后,舍俗出家于凉州南洪源,而后西归敦煌莫高窟,同镌此窟,雕碑刻铭。经过考证发现,写本所记法心出家是在咸通八年(867)张议潮入朝之后,敦煌归义军与唐朝在凉州节度使权力上博弈失势,法心遂即出家为僧摆脱烦事的做法。法心在莫高窟的功德窟是第119窟。  相似文献   
42.
归义军曹氏第四任节度使曹元忠于后晋天福九年(944年)嗣任故兄曹元深之位至后周显德二年(955年)诏赐其"沙州节度使"的十一年间,系以"沙州留后"身份统治敦煌,莫高窟第61窟正是这一"非常时期"敦煌以文殊信仰为主导的佛教文化的物质性再现。该窟借鉴了初唐以来莫高窟《维摩变》与《文殊变》相对表现的空间格局与视觉经验,中心佛坛文殊造像与西壁《五台山图》实际上直接脱胎于吐蕃统治敦煌以来塑绘结合的《文殊变》,并因第61窟史无前例的文殊主题,相应有极大拓展,基于佛坛文殊造像之需要,曹氏画院运用"空间单元"图式结构,重构了中唐《文殊变》中的《五台山图》,赋予其"独立"而宏大的格局,并在以文殊造像为中心的文殊语境中,实现了以《文殊变》与《维摩变》对应结构为主体的宗教与图像内涵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43.
敦煌莫高窟第297窟甬道南壁有两行西夏文题记,为西夏福圣年间某人礼佛时所刻写,具有发愿性质。此文在前人译释基础上对该题记进行了重新译释,同时结合该题记对西夏统治敦煌的时间进行了探讨,认为西夏最早于1053年取代沙州回鹘政权,开始了对瓜、沙二州的统治,至1227年蒙古军攻占敦煌为止,西夏共统治敦煌达174年。  相似文献   
44.
麦积山石窟第43窟是西魏皇后乙弗氏的瘗窟,此文从建筑、墓葬、丧礼等新的视角对该洞窟进行了考察,并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外檐建筑可称为"庙",中间穹庐顶的空间是孝子守孝的"庐室",后室为"柩室"。在"庐室"内原有乙弗氏的容像。另外第44窟应该是仿照第43窟原来的容像而开凿和塑造的供养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乙弗氏样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45.
敦煌莫高窟第85窟是晚唐张氏归义军时期佛教教团都僧统翟法荣营建的功德窟,咸通三年开始修建,咸通八年工程结束,《翟家碑》和翟法荣的邈真赞都有记载。翟法荣晋升都僧统的时间是大中七年前后,并没有立刻修建纪念他出任都僧统的功德窟,主要是因为当时收复河西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到咸通二年收复凉州之后,归义军战事基本结束,开始文化建设。张议潮开凿了第156窟纪念收复河西一道和晋升司空,僧团首领翟法荣紧随其后修建了纪念他晋升都僧统的第85窟。  相似文献   
46.
炳灵寺93窟是该石窟群中较为重要的洞窟之一,最早开凿于唐代,后经明代重修。现存佛教表面的彩绘及窟内壁画均系明代重绘。历数百年,由于人为破坏、自然因素影响,窟内壁画出现了空鼓开裂、起甲等病害。本文主要分析了该窟壁画的保存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保护、修复建议。  相似文献   
47.
马蹄寺石窟群千佛洞第8窟中心塔柱右面,绘画内容丰富,涵盖七佛、十方诸佛、弥勒菩萨、释迦多宝并坐以及释迦牟尼十方分身诸佛等题材.其依据大概是连眉禅师昙摩蜜多翻译的《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它们与该经记载的坐禅忏悔等活动密切相连.但是因为具体的忏仪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对其具体功能不甚明了.这种局面在天台宗智者大师《法华三昧忏仪》制定以后得到了改观.通过考察可以看出,这些图像集中应用于忏仪中的奉请、赞叹和礼佛三科中,其功能就是表示行者所奉请的诸佛与菩萨已经莅临道场并要接受行者的供养.  相似文献   
48.
李裕群 《文物》2022,(1):52-61+1
仝家湾北魏邢合姜墓石椁四壁、顶部及椁门外两侧均绘有佛教壁画,模拟了作为礼拜供养场所的佛殿或佛殿窟。从椁门外两侧的护法门神开始;之后是椁内礼拜的中心——正壁释迦多宝佛和两侧佛像,突出了《法华经》信仰和法华观法;接着为左右壁的佛像;最后为前壁上方的七佛,为礼拜者观佛、获得佛心作证,下部的二神兽则作为镇墓兽。石椁壁画的构成与绘画技法主要与炳灵寺第169窟西秦壁画有密切关系,推测其粉本可能源于长安。另外石椁壁画也有凉州系统石窟壁画的因素,甚至包括西域的影响,充分反映了丝绸之路与平城地区的佛教文化有着频繁的交流和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9.
麦积山石窟北魏和平至太和年间(460-499)开凿的几组具有明显双窟特征的窟龛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其造像题材、图像内容不仅体现出浓郁的时代特点,而且对于研究麦积山石窟营建与开凿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这种窟龛样式在一定程度上对麦积山西魏、北周时期的窟龛开凿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50.
北石窟寺的崖面上遗留有许多凹槽、柱眼和凿孔,这些凿痕大小不一,零乱地散布于窟龛之间,是历史上修建窟前木构建筑所留痕迹。本文根据这些遗迹对窟前建筑作简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