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甘肃瓜州榆林窟第3窟长久以来被认为是建于西夏中晚期、显密图像并存的窟室。本文主要对该窟顶髻尊胜佛母十四尊曼荼罗展开研究,在分析比对几种汉、藏仪轨文书的基础上,作者倾向于认为该铺曼荼罗与11世纪末法军和巴哩译师所译藏文本《一切如来顶髻尊胜陀罗尼仪轨》最为契合。另外,作者通过对比11至13世纪几种顶髻尊胜佛母形象进而探讨了榆林窟第3窟壁画的绘制年代,佛母持宝瓶手的位置特征或能证明该窟建于西夏乾顺时期(1086-1139)。  相似文献   
72.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的响堂山石窟是由东魏-北齐皇室供养、开凿的大型石窟,在北朝晚期石窟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响堂山中心柱窟的形制入手,在类型分析的基础上,综合比对新疆、河西以迄中原地区的中心柱石窟,作者认为,响堂山中心柱石窟后甬道低矮的形制只能在新疆克孜尔石窟找到源头,而这一形制已不是河西至中原地区中心柱窟的主流形制,表现出明显的"西方"因素。结合文献材料,作者得出结论,响堂山中心柱窟这一形制的出现,当与东魏-北齐皇室崇尚胡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3.
时旭 《神州》2014,(2):254-255
在克孜尔205窟的壁画中,画匠以"画中画"的形式借由行雨大臣之手委婉告诉阿阇世王佛陀涅槃的消息。"画中画"也称作"四相图",以树下诞生、降魔成道、初转法轮和涅槃入灭四件事为要素,其与大乘了义经典《金刚经》的"四相",即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有内旨上的关涉。  相似文献   
74.
赵雪芬 《丝绸之路》2011,(22):37-38
炳灵寺第16窟造像是我国现存北朝时期最大的涅槃像,佛像足着鞋,这种造型在佛教艺术中很罕见。涅槃佛着鞋是南北朝时期盛行穿屐习俗的真实反映,与中国人事死如事生的心理及匠师大胆的艺术创作个性有关,是佛教艺术中国化、世俗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5.
炳灵寺169窟是炳灵寺石窟群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石窟。本文主要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对炳灵寺169窟塑像、壁画的总体艺术风格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6.
顾晓燕 《丝绸之路》2011,(10):22-23
炳灵寺169窟壁画、塑像艺术是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集中表现。本文重点分析了169窟壁画、塑像艺术风格的形成因素、创作理念的承袭,并进一步探析了该窟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7.
白建军 《沧桑》2013,(3):206-207
宗白华先生曾说:"中国古代的文论、画论、乐论里,有丰富的美学思想的资料,一些文人笔记和艺人的心得,虽则片言只语,也偶然可以发现精深的美学见解。"其实何止是这些呢?从南北朝时期起在我们国家境内开始大规模的精美的佛教石刻造像就已经很清晰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价值取向,有着极为深刻的审美思想。天龙山石窟作为中国雕塑史上的一颗明珠自然不能例外。  相似文献   
78.
《文物世界》2013,(5):F0002-F0002,F0003
<正>北魏宫城建筑遗址(2003年起发掘)作为皇权象征并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北魏宫城遗址的确切位置,曾经引发了学者们半个多世纪的争论。大同市城北操场城街的北魏遗址的发现,无疑对研究北魏建筑及文化有很重要的意义,对探寻汉代平城县和北魏宫城的位置以及北魏平城布局皆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北魏平城那遥远的岁月和曾经的繁华正在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79.
陆师嶂,俗称六师嶂,位于山西省盂县城北10公里的长池镇张家庄村北的山沟里,南距村庄2.5公里。沿山路逶迤北上,两侧峰峦迭起,景色秀丽。这里山崖构成主要是石灰岩,在半崖间夹一层沉积岩,较易风化,从而形成一条天然栈道,陆师嶂就开凿于这一层之上的石灰岩壁上(图一)。在山崖下,依  相似文献   
80.
本考释了敦煌莫高窟第256窟东壁门北元朝至正年间所题的“大宋国”题记,认为它可能与南宋皇室后裔赵完普等人被元政府迁徙到敦煌安置的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