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676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S.367《沙州伊州地志》内容多渊源有自,透露了传世文献所不详的史事。此卷关于鄯伏陀事迹与其它文献比对,可以看出鄯善人迁入纳职的传说在唐代后期并没有凝固。蒲昌海地名在鄯善、伊吾重合的现象,应该与古代鄯善人迁移到伊吾的史实有密切关系。曹魏伊吾县在敦煌,不在伊州,故S.367《沙州伊州地志》言伊州“魏、晋无闻郡县”。  相似文献   
12.
商末征■美方的时间,过去限于材料,一直未得到解决,2017年我们在天津博物馆发现一版甲骨,本文据其记载的周祭信息,利用周祭祀谱将征■美方的时间推定在帝乙十一祀十月至十二祀四月。征■美方时间的解决,使我们认识到,虽然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毫无问题、十全十美的周祭祀谱,但在有限的范围内,前辈学者所构建的祀谱,仍然可以为解决黄类卜辞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帮助。周祭祀谱既是工具,也是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古人发型是文化界长期关注的一个重要现象。发型不仅是时代的特征与时尚的符号,也是各个族群的辨识标志。从北朝到隋唐的中古社会,"剪头胡雏"的文物图像屡屡出现,一般来说,此类胡人形象是剪发而不是束发,在当时以"高髻为尚"的社会习俗中,"剪头胡雏"发型是有着"阶级感"的存在,是有关底层胡人的直观艺术产物。也说明当时入华胡人还没有彻底"汉化",仍然保留着本族群的发型特征。该发式是胡人与汉人的区别,也是其身份归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进入2021年,伴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实施,中国新能源市场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与此同步,“新能源”不仅成为今年两会和社会各界的热议话题,也成为全球各大车企在华发展的战略主基调,纷纷加快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布局。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700多天里,华为公司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公开露面的机会不多,但一有机会,她总会提到“家人”和“祖国”。2019年12月1曰,被扣押一周年,她发表公开信《你们的温暖,是照亮我前行的灯塔》,其中写道:“灯,左‘火’右‘丁’,火是希望,丁是人本。有你们的地方,就有万家灯火,焚焚光芒是温暖,更是方向,总能在黑暗中给予我们信念的力量。亲爱的你们,这些温暖都是照亮我前行的灯塔!”  相似文献   
16.
康德有一句名言:“人是目的,不是手段。”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康德反对这样的观念:拿自己的人生换取某种结果,才是有价值的人生。他坚持的是:人成为“人”本身,已经是终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许纪霖未曾料到,自己会以这样一种方式成为新闻的主角——他进驻B站,作为一名up主开讲中国传统文化课。第一课,他讲的是《儒家替谁背了重农抑商的锅》。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古代中国人信奉儒家伦理,重义轻利,历代统治者又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最终导致商业不发达。许纪霖认为"这只是一种错觉"。  相似文献   
18.
洛汭地带河南龙山与二里头文化遗存调查#5洛汭地带河南龙山与二里头文化遗存调查河南省社科院河洛文化研究所河南省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1992年5月,河南省社科院河洛文化研究所与巩义市文管所,联合对洛地带进行了考古调查。洛,位于巩义市东北部,即黄河与洛水汇流...  相似文献   
19.
人各有异     
《人物》2018,(1):2-2
  相似文献   
20.
打骂?冷暴力?偏心?近年虐童事件不断被报道,加上各种负面新闻的渲染,园所也时常有幼师责骂孩子、乱用药、收礼的传闻,幼师在一段时间内似乎被"恶魔"化。随着家长的维权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误解逐渐升级,不少家长开始担忧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总觉得孩子在园里会遭遇老师的不公平待遇,甚至打骂。而那些为一群小毛头操碎心的老师们,只能哑口无言,黯然神伤。本期,我们走进幼师,倾听她们的故事,她们的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