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11.
20世纪末期,晋侯墓地在山西曲沃县北赵村面世,这是西周考古的空前发现,也是邹衡先生多年来探讨和坚持的晋国早期都城位于曲沃一带的有力佐证。墓地发现后,大规模的发掘工作在一直进行。经过多次发掘,取得丰硕成果。到目前为止,已发掘19座晋侯及其夫人墓,还有陪葬墓多座,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期、同等级的墓地中保存最完整,  相似文献   
112.
闽东孙氏系周时齐国孙姓始祖孙书的后裔.现有两支:一是乐安郡孙氏,孙寿公、礼珀公于明代分别从江苏南京和安徽合肥县迁入.主要分布在闽东福鼎市姚阳村和库口村.现有人口1000余人。一是富春郡孙氏.其先祖孙平章世居浙江处州龙泉.四世孙小十一(即光宪公)于五代人闽.辅王审知治理朝政,并居侯官县。孙光宪有三子:方殊、方谏、大琪,后因闽中日乱.骨肉相残.孙氏三兄弟在朝廷内部权位争斗中处境艰难,于是相机出走。约于公元925年.  相似文献   
113.
《光明日报》2007年1月6日8版和《中国文物报》2007年1月10日1版分别转载新华社记者葛秋芳的报道,说德国科学家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认为,季风期异常导致唐王朝统治晚期灾荒连连,进而作为引发农民起义的因素之一,它加速了唐朝的衰败。看完这则消息后,不竞使我联想起唐代的一通石碑。此碑文记述了季风期反常的现象,两者之间得到相互应证,珍贵石刻凸显科学价值,耐人寻味。故特撰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4.
薛登 《成都文物》2008,(1):24-32
据说在汉代,已有一些墓葬使用买地券这种文字形式的冥器。但在四川,出土的买地券,直到唐代,也还很不成熟,仅可视为本文所谓买地券的先河源流。至若成熟与否的尺标,笔者觉得应以北宋仁宗(1023-1063)年间,由王洙等人奉敕编著的她理新书》卷十四所载买地券写作范例为准。  相似文献   
115.
董健丽 《南方文物》2002,37(1):59-63
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其中以汝窑为宫廷烧造的青瓷最为后人所称道。另外汝窑生产的民用汝瓷也为世人所喜爱。然而,关于该窑的地点长期没有发现,关于该窑烧造的时间长期以来说法不一,关于官汝瓷与民汝瓷的特点始终不太清楚。学术界共同认为清雍正朝(1723~1725年)的颜色釉,“以仿官、哥、汝、钧为最,而其青釉的烧制,是历史上成功之作。”①然而,关于雍正皇帝偏爱汝釉的思想背景,雍正仿汝瓷等方面有哪些创新,雍正仿汝瓷有哪些成就,人们并不十分了解。本仅就近年来的考察成果,结合故宫博物院有关藏瓷,谈点粗浅看法(本插图请参见封底图版)。  相似文献   
116.
为配合梨温高速公路基本建设的需要,2001年3月至5月,江西省物考古研究所会同东乡县物管理所对位于东乡县境内幸福水库祝家源村的乌龟墩周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获得了一批周代石、陶器。同时,对乌龟墩遗址东侧约300米处的李家村后山坡元明墓葬群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获得了一批元明时期青白瓷、青瓷、黑釉瓷、青花瓷及铜镜等。现将此次发掘收获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7.
朴文英 《收藏家》2002,(6):32-35
高丽青瓷受中国唐末、五代时期越窑、汝窑等瓷窑的影响,11世纪时烧制技术基本成熟,12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镶嵌瓷是在高丽青瓷的基础上产生的高丽人独创的工艺,在韩国陶瓷史上流行400年之久。镶嵌瓷,即在青瓷(后来又有白瓷、粉青沙器)胎上刻上纹饰,往刻痕处填入赭土或白土,再施釉烧造,赭土变成白色,白土仍显白色。镶嵌瓷的种类从胎质上分为  相似文献   
118.
宋代是中国古陶瓷发展史上两大高峰之一,宋代烧造青瓷的窑口比较多,所烧造青瓷在不少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由于宋代青瓷烧制工艺精湛,后世仿品也较多。因此宋代青瓷在断源和断代研究上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内容,本工作主要利用宋代青瓷元素成分分析的结果,采用多元统计方法,直观地讨论有关宋代青瓷断源和断代研究的可能,在窑口判断探讨上,主要对汝窑和南宋官窑青瓷元素成分进行成分分析。结果青该方法可清楚地将不同窑口青瓷区分开来,在断代判别探讨上,主要对汝窑和后世仿品(清代、近代和现代)的元素组成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将仿品很好地与真品区分开来,同时发现,在真仿判别问题上,由于现代仿品的烧造地点众多,由此引发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元素成分处理的一些问题,并对此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9.
谢达 《神州民俗》2007,(11):31-34
世人谈及青瓷审美时大都从青瓷的青色来阐释,然而青瓷的“青”字中包含的不仅是视觉的色彩,而且有容貌和品质之意,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判定和艺术精神的指向。  相似文献   
120.
《江汉考古》2007,(1):100-100
1970年湖北省宜昌一中1号墓出土。高33.5、上层盏径10.6、中层盘径12.7、下层盘径20.4厘米。整体由三层组成:下层为浅盘形灯座,底盘敞口,尖唇,浅斜壁,平底,中有一孔,内空。座中立人形圆柱,五官扁平,并刻出眉毛及胡子,细长的双臂作弧形擎托头顶的中层承盘。承盘敞口,浅壁,中竖圆柱,柱周堆贴绳索纹构成的菱格纹,菱格中点饰乳钉。柱顶为碗状灯盏,灯口微敛,[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