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王荫嘉先生是我国著名钱币学家。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钱币的集藏和研究掀起高潮,荫嘉先生此时即投身钱币事业。1940年,上海成立中国泉币学社,同年创刊《泉币》双月刊。荫嘉先生既是学社的骨干,又是泉刊的编辑及校订者。他一方面辅佐学社领导推动学社活动,另一方面身体力行,全力收集钱币资料,开展研究,为泉刊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他的文章、研究成果,在泉币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今北京西南地区之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是贯穿该地区的主干道。广义街5号院地处广安门内大街西端北侧,原是北京义利食品公司厂址,2006年7月,该地改建广益大厦的施工挖槽中,出土窖藏两陶罐,  相似文献   
63.
龙的形象并非空穴来风,其有因由,有传承,有故事,在中华民族从原始走向现代,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过程中起源,融合,发展,翻开中国龙的历史,其形象之多变令人为之目眩,千种姿态,万般风流,既可作成庄严凝重的庞然大物,又可变为蜷体蟠结的小巧灵兽,在几千年的龙象演变和龙文化创作中,它始终不离各个时代所共同经营缔造的不同审美风格,1月18日至3月20日,首都博物馆在2012在欢腾喜悦的中国农历新年的开年之际,推出以龙为主题的龙年文化大展,邀观众一同探索中国龙的足迹,寻觅龙的身影,发现中国龙的前世今生,感受这份因龙而生的精神归宿。  相似文献   
64.
林容宇 《丝绸之路》2012,(20):42-47
中土龙崇拜在其发展过程中与丝绸之路龙文化发生了关系,尤其是与印度佛教关系密切。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土与西域开始了政治、经济、文化交往,西域龙文化很早就影响了中土,西域的龙杂耍、龙方术、甚至龙王龙女故事都对中土龙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并进而使中土龙崇拜发生演变。本文整理了中土早期和丝绸之路上国家、民族有关龙的文献记载,梳理了古代有关龙的想象与观念,区分出哪些是中土古已有之,哪些属于外来影响。  相似文献   
65.
柳伦  柳百琪 《百年潮》2011,(8):37-42
八年抗战期间,父亲柳溥庆、母亲周砥在日伪白色恐怖统治下的上海沦陷区,冒着生命危险。利用自己的公开职业,为新四军苏北革命根据地印制抗币、筹建印钞厂。我们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中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那些永恒的记忆不时浮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66.
静初 《风景名胜》2013,(7):172-173
当食材选择更多靠近猪牛鸡时,虫子在我们这一代的记忆中消失,却在深受华夏文化影响的地区绵延。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五彩纷陈。在热闹拥挤的集市,遇见一大群又脆又有弹性,拌好各种香料的面包虫、蝉虫、蟋蟀和蚂蚱,运气好还能碰到清蒸出来有汤水的蜂巢幼虫,看起来如同一场没有贵重物品的展销会,可实际上这是泰国最有名的小吃——大虫子,大虫,虫子!这些虫子不就是小时候我们撅着屁股满树林扑捉的玩  相似文献   
67.
收藏硬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在各国的硬币上有各种各样的图案,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收藏者随着集币兴趣的增长,都希望能进一步了解图案的意义,但这方面的书籍较少,近年见到《世界流通铸币》一书(余榴梁等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出版,以下简称“币书”),内容较丰富,书中介绍了各国的历史概况、现代币制、目前流通币的图案说明等,且图形清晰,是一本比较好的参考书。在阅读欣赏期间,增长了很多知识,但感到“币书”还有些不足之处,提出来探讨,以下就欧洲和大洋洲国家的硬币分别述说。 1.图案的名称 “币书”中对币…  相似文献   
68.
龙的文明——龙的传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瑞兽、图腾和精神的偶像来崇拜,龙的文明成为几千年来不朽的民族之魂。那么龙在中国起源时是什么样子?究竟有没有龙?这是一个大课题,非短短小文所能说清楚。但在历史的发展中,龙是实有其物的,并且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变化其形体,不然何以几千年来人们延绵不绝地崇奉它,把它作为古老中华民族的远祖和精神象征呢!  相似文献   
69.
白兰 《收藏家》2000,(11):31-35
玉,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从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至现代丰富多彩的玉作制品,其中无不包含着华夏民族对玉的崇尚,以至历史学家不得不在浩瀚的中国发展史上为其确立了单一的“玉器时代”,从而使古玉器由一简单的工艺品提升到一个时期的文化特征,使其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加淋漓地展现了出来。玉出土,有形如瓷片者,有形如石灰者,有形如枯骨者,有形如兽角兽牙者;有  相似文献   
70.
新杰 《文史春秋》2000,(4):45-47
玉免喜送千禧年,群龙盛迎新世纪。在千禧龙年到来之际,自称为龙的传人的我们不禁笑问:龙究竟为何物?世上到底有没有龙?中华民族为什么如此崇尚龙?……近日,笔者专程赶到了“龙乡”—— “中华第一龙”震惊全世界,国务院将其陈列博物馆 走进北京历史博物馆展览室,赫然映入眼帘的第一件文物,便是陈列榜首的1987年出土河南淮阳市的“中华第一龙”。 1987年7月,地处黄河中下游,豫鲁交界的淄阳市在市区西南西水坡修建引黄供水调节地时,突然发现一个古老的部落居住遗址。河南省政府闻讯,高度重视,立即调集了众多的历史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