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正平台山是太湖中一座无人居住的小岛,远看似浮在湖面上若隐若现的鳄鱼,近看如倒扣的铁锅。清《吴门表隐》称:"山甚小而不没,称地肺……有砂如铁,大禹铸铁釜,覆孽龙于此"。岛上建有禹王庙,岛因有庙而出名。清《太湖备考》载:"太湖小山之名昂(鳌)者有四,其山皆有禹王庙,报震泽底定之功也"。东鳌至明朝中期沦于湖,南鳌、西鳌逐渐与陆地相连,交通闭塞,香火冷落,庙宇自然消失。唯北鳌平台山巍然不动。"庙貌  相似文献   
92.
正侗族(侗语作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的居民统称为侗族。黔东南侗寨流传至今的文化瑰宝侗族喜欢依山傍水落寨,寨前有溪流,寨边有古树,寨后有青山。侗族人  相似文献   
93.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与中原的儒家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别。而元代的科举举行的时间很短,录取人数少。元代科举共分三级考试,最基层的考试是以行省为单位的乡试,录取的士人被称为乡贡,而廷试录取的士人被称为进士。江浙行省的乡贡及进士在元末明初这个特殊时期或战或降或隐居,本文就对其动向问题加以简略探讨。  相似文献   
94.
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后至民国26年(1937年),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实行的是乡约制度。乡约作为政府与维吾尔族民众联系的中介,权力很大。乡约在权力运作过程中,很少受到制约,民众根本没有参与政权的机会。  相似文献   
95.
务川、道真仡佬族民间雕刻有着广泛的存在,图案丰富,线条流畅,造型饱满,表达了仡佬族民族审美理想和民俗文化心理,承载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6.
在宋明理学影响下,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管控由原来带有原始民主色彩的社会基层组织发生了变化,由宗祠自发的救济扶贫行为变成了主要为有组织、规模的,有政府介入的社仓等救济组织;乡村治安,保甲制逐渐代替了个人防范行为;石牌法、“款约”、“埋岩”等习惯法也终究被充满理学道德理想主义的乡约所替代.  相似文献   
97.
泸州市博物馆藏有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王铎的《十月乡书断行草立轴》,从《十月乡书断》诗、书法、款识和印鉴,可以断定为王铎真品无疑,为王铎书法艺术生涯巅峰时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98.
费孝通先生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但乡土建筑在今天已经日益成为稀缺资源。作为一种遗产类型,它们直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才大批量列入普查对象。浙江、山西登记的“民居建筑”超过1万处,湖南登记“民族建筑或建筑群”600余处,贵州登记“民族村寨”226处,云南登记“民族村寨”32处千余户。这些乡土遗产的时代跨度,集中于明清到民国时期,民族村寨则可以晚到1960年代末。由于纳入文物范畴较晚,其保护与利用皆无章可循。以往单一的以旅游开发的方式来提高经济水平的做法,因为对资源消耗过大、过度商业化等问题广受诟病——经济的提升以乡土遗产的美学价值不断消失为代价。一些村寨则出现了“空心化”。  相似文献   
99.
早在2006年就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侗族村寨,2012年底再次出现在国家文物局更新的预备名单中.只不过,当时提名的村寨都集中在贵州省黔东南的"六洞九洞侗寨",现在已打破行政区划,扩展为3省区(自治区)6个县(自治县). 侗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有着3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他们主要分布于贵州的黎平、从江、榕江、锦屏、天柱、剑河、三穗、镇远、岑巩、玉屏、石阡、江口、万山、铜仁、松桃,广西的三江、龙胜、融安、罗城、东兰,湖南的新晃、芷江、会同、靖州、通道、城步、绥宁、洞口、黔阳等县市或自治县.  相似文献   
100.
人是创造关和欣赏美的唯一主体,审美能力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心理品质,其由来历久。固然,仡佬民族也在创造和欣赏着“美”,仡佬人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但有着丰富而口耳相传的民间古歌谣,部分经专家整理、收录(用国际音标采音、汉字意译)编辑成《仡佬族古歌》,这些歌谣具有诸多“美”的特质。从《古歌》中,我们可以发现仡佬民族所独有的“历史感”、“悲剧性”、“和谐观”等美学特征,这些为仡佬民族的“不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