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贵阳文史》2008,(5):F0002-F0002
君子亭在东门外左侧数百步城墙下。遥对扶风山阳明祠。李宗日方《黔记》云:“省城外东南近城垣,新建君子亭,为阳明也。”清乾隆《贵州通志》称:“旧有君子亭,今废。”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巡抚许兆椿将亭修复,并题一联云:“傍郭临池,坐揽烟波迟素月;浮香送馥。人来殿阁扇熏风。”君子亭前有池塘数亩,种有莲花。因为古时候称莲为君子之花,王阳明谪龙场曾撰《君子亭记》。  相似文献   
52.
1944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任命杨森为贵州省主席。杨森既非蒋介石嫡系,又非其同乡,却能够出掌贵州省政。究其原因,本文认为,南京国民政府主要考虑了巩固战时国防,加强地方建设,实现抗战建国目标;彻底解决西南地方势力,实现国家统一和杨森的个人经历及其与蒋介石的关系等几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53.
近年来,各类抗战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于黔军的研究还是相对比较薄弱.与之相对的,川军的研究则更为深入,史料也更为翔实丰富,同时随着各种小说影视剧的传播,民众的认知度也更高.同样是西南军阀出身,也一起经历抗战,且都被戏称为"杂牌军",但也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民族尊严.为何大众有"无川不成军"的川军印象,黔军却慢慢湮没在了时间的长河中,对于每一个用生命和鲜血庇护了自己国家的人,他们都应是值得我们尊重和铭记的英雄.  相似文献   
54.
走进黔东     
契丹  海光 《旅游》2000,(9):2-5
有些地方,当它们的开发已成规模,就不再是旅游者的天堂。走进黔东,不仅仅是来源才那方风土人情的吸引,更源才一种隐隐的爱患.  相似文献   
55.
明太祖朱元璋义子沐英家族世封黔国公,以总兵官镇守云南,凡十三世。明初,沐英家族锐意进取,在云南建立起完善的军政体系,采取措施稳定社会秩序,大力发展经济,促进文化发展,对云南开发作出重要贡献。随着沐氏后裔逐渐腐化,贪求害民之事频发,在明末农民起义军和清军打击下,显赫家族最终灭亡。透过翔实史料,深入探析历史细微处,揭示沐氏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深刻呈现明朝镇守皇族、地方政权、中央政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传承的文化精髓具有丰富性,其中就包括了黔东民歌,它无论是在演唱、歌词,还是在旋律上都具有较高的欣赏性和艺术性,同时这也是地方特色的一大体现。基于此,本文将以黔东民歌唱歌课教学气息的运用为研究对象,对其气息应用、共鸣应用、语言及其演唱润腔的特点进行分析,促进唱歌课教学的更好开展。  相似文献   
57.
张巾易 《贵阳文史》2007,(1):F0004-F0004
贵阳黔灵山是中国西南佛教名山之一,有“黔南山第一山”之称,它以佛教文化和奇丽的自然景观为特色,是国家4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58.
力子 《东南文化》2012,(4):81-88
在南京江宁将军山明代黔国沐氏家族墓区发掘的74JJSM3,尽管只葬入了男性墓主,但仍以出土众多珍宝类随葬品而备受瞩目。考古工作者根据出土墓志将墓主推断为黔宁王沐英十世孙沐睿。通过对墓志残存文字的辨识,可知74JJSM3的墓主应是沐睿之子沐启元。沐启元于崇祯元年被其祖母毒死,后仍被朝廷准予公爵之礼风光大葬,故拥有家族荣誉性质的墓制以及包括天启银币在内的众多珍宝类随葬品皆在情理之中。由于沐启元妻陈氏死于明亡之后,故74JJSM3最终只葬入男性墓主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74JJSM3墓主的确认,对于了解、印证明代后期沐氏家族诸位族长的谥号、字号、文学成就及其家族史事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9.
黔铅的采炼是清代矿业兴盛的主要表征之一,其在开采时间、规模、作用与影响方面堪比滇铜,但其研究却显得极其滞后。当前学术界对清代黔铅最大矿厂的认识仍然不清,大多数学者将威宁州属莲花、妈姑并列为两大铅厂。笔者经过对名称、厂址、产量的考证和两者之间关系的考察,发现二者实为一厂,而“一厂二名”现象表现出不同类型文献记载上的差异,这对于研究黔铅的产量与规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0.
李翔  宋运超 《丝绸之路》2012,(20):14-24
当下有幸仍存活在中华文明大系里的原生文化,必将填补人类文明发展的诸多空白。而黔域巫戏,当属此类典型。诸如土家族“毛(人)故事”,彝族“撮挺几”,苗族“古老话”,汉族目连戏(高腔、傀儡、丧堂绕棺、成人大礼)、傀儡巫戏、愿灯巫戏、巫傩愿戏、屯堡人跳神……设若将其置于各民族民俗传承视野中,并以各种综合艺术形式为载体,通过现代媒介主动上传展示,盘活这批巫文化遗产,给当下的心亡(忙)人,提供必要而异样的心灵滋养。更其关键的是,在21世纪以远的世界文明复兴工程中,发挥其绝对不可替代的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