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71.
李凯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4):92-107+142
首先,本文基于水吉建窑及周边窑址发掘出土资料,分析晚唐五代时期建窑是在闽北、浙南、浙西、赣东北等内陆地区影响下兴起,并非源自福建沿海区域。其次,本文分析了福建黑釉瓷窑址的分布与产品构成,确认北宋中后期是建窑黑釉瓷生产的繁荣期,为满足城市市民需求,在生产和销售上实现了专门化;南宋中后期是建窑黑釉瓷生产的衰落期,由于销售路线受阻,黑釉瓷生产中心向闽江下游转移。最后,通过对比长江中下游和福建地区青白瓷窑址考古发现,指出南宋晚期建窑迅速转向青白瓷生产,并非由于饮茶方式转变,而是由于社会经济凋敝,建窑不得不生产青白瓷抢夺既有市场。  相似文献   
72.
本文对《史惠鼎》、《(?)钟》中的两处字词进行了考释:把《史惠鼎》中的"褐化(?)"读为"遏过去怒",是遏止过错,除去怨怒之意;把《(?)钟》中的"埶"读为"杰",是杰出人材之意。  相似文献   
73.
汗马的秋天     
杨琨 《旅游纵览》2014,(10):52-55
<正>陶渊明有诗云: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大兴安岭美,大兴安岭秋天的景色最壮观。每当夏末秋初,大兴安岭的林木植被、河流湖泊、沼泽湿地、珍禽异兽乃至野果蘑菇,它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向人们表达着秋天来临的信息,共同展示着秋天的风采和景观。——我想要介绍的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秋天。  相似文献   
74.
杨敬好 《文物世界》2015,(2):11-16,61
本文通过对目前邢窑窑址已进行过的调查、试掘、发掘资料的整理,首先对1987~1991年调查、试掘中出土的黑釉瓷器进行分期报道,其次对基于邢窑窑址所进行的两次考古工作出土的黑釉瓷进行汇总与归纳,同时将邢窑黑釉瓷与其他釉色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述,以期展现一个全面、真实的邢窑,促进邢窑研究工作的深入。  相似文献   
75.
长青保护区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宝库,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保护管理工作,有效地减少了该区域内的人为干扰,使大熊猫栖息地得到良好恢复,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生态系统得以维持和提高。  相似文献   
76.
余金保  崔鹏 《北方文物》2012,(2):34-36,46
正1998年北京颐和园内发现元代贵族耶律铸夫妇合葬墓,墓中出土很多器物,包括两件景德镇窑枢府釉瓷高足杯,但由于枢府釉瓷研究的滞后性,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关于该墓中出土的高足杯的窑口和"白王"铭  相似文献   
77.
中国陶瓷艺术在宋代达到顶峰,社会大环境的相对稳定,茶文化得到了空前发展,与之相对的茶具也呈现出繁荣姿态,以建窑、吉州窑产品为代表的黑釉茶盏风行一时。文章以两窑口中的代表产品为主线,试分析黑釉茶盏在宋代流行的原因及烧制工艺。  相似文献   
78.
黑衣壮:神性与诗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秀娟 《中华遗产》2007,(12):124-133
"黑衣壮"聚居于广西西部毗邻云南和越南的那坡县大石山区里。这是一个人口五万多人的自称为"布敏"的壮族分支。"黑"是黑衣壮的族群标记,崇黑爱黑是其历经千年而不变的族群特色。黑衣壮至今保持着古老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生活习俗,被称为壮族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79.
闲话收藏     
舒华 《收藏家》2000,(11):19-19
改革开放后文物市场的活跃,派生出了一批文物收藏“发烧友”,或因偏爱,或想保值,或欲增值赚大钱,不管出自哪一种心理,总之,文物收藏族的队伍在不断扩大。初学者尚未入门,免不了上当受骗,把一件件假货购进,若无经济实力,就此罢休,也就自认倒霉,玩不了这一行了。有香港著名导演李翰祥,从80年代初期来北京拍摄“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时起,就常光顾北京的“鬼市”,其间买了  相似文献   
80.
2019年8—10月,考古队对大余县滩头窑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揭露五代至北宋时期的龙窑遗迹2条,并清理出大量的瓷器与窑业工具。瓷器以灰褐色的黑釉瓷为主,器型以壶、罐、擂钵最为多见,其次是炉、盏、钵、瓶等,其中执壶的数量最多。大多属于酒器、茶器与香具,符合宋人喜欢煮酒、烹茶、焚香的生活习俗。滩头窑址是大余县首次经过考古发掘的古代窑址,也是赣南地区除七里镇窑址之外,考古出土瓷器数量最多、器型最丰富的五代至宋代窑址,同时对了解唐宋时期赣南瓷器的烧造状况与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