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孟繁仁  孟文庆 《世界》2006,(7):75-77
柿子滩遗址是距今大约一万二千年至八九千年中石器时期的重要遗址之一。它位于黄河中游山西吉县境内。在这里不仅发现了不少中石器时期经过初步打磨的石器工具和绳纹陶片,牛、羊、鹿、虎兽骨等遗物,而且还发现了一处画在巨大岩石上面的“女性岩画”和“狩猎图画”,为我们带来了中国古代图画文字已经正式产生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2.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大体存在四个以名山为中心的文化圈,即以华山为中心的华山文化圈,以嵩山为中心的嵩山文化圈,以太行山为中心的太行山文化圈和以泰山为中心的泰山文化圈,它们同时并存又相互影响,相对独立又渐趋融合,在华夏集团的形成和中国古代文明化进程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3.
美丽的黄河从巴颜喀拉山一路奔腾东下,在青藏高原东南端这片丰沃的土地上划出第一道优美的曲线,“九曲黄河第一弯”围抱着的这片绿色高地,就是甘南。在这里,旖旎的风光,以四季的不同方式为你展现高原的壮美;在这里,独特的地貌鬼斧神工般地为你诠释大自然的奥秘。草原覆盖的甘南,雪山掩映的甘南;河流交织的甘南,海子点缀的甘南;牛羊漫步的甘南,格桑怒放的甘南;遗址遍布的甘南,被浓烈的宗教氛围熏陶着的甘南: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藏族人,缘风而走,逐草而生,放牧牛羊,创建家园,风情别具。这里有最原始的生活方式,这里有最豁达的生存理念,在这里,你可以放下所有的行囊,你可以忘记所有的忧伤,因为这里就是梦开始的地方——香巴拉![编者按]  相似文献   
34.
1976年9月9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神州呜咽,赤县尽哀。地处黄河上游的民和三川土族人民无比悲恸,无不深深怀念人民救星毛泽东!他们没有忘记,1949年9月1日,受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之命向青海进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黄河;9月2日,民和县解放;9月6日,民和县  相似文献   
35.
潘建  王彤 《贵阳文史》2004,(2):44-44
2003年8月10日,笔者在小河区黄河医院见到刚刚给病人做完手术的小河区政协委员田其豹主任,满脸汗水的他对记者说“能成为一名政协委员,我内心非常高兴,政协委员是荣誉,是地位,更是责任。”在搞好本质工作的同时,我时时  相似文献   
3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国主义的魔蹄,始终没能逾越我国西北前沿的黄河防线。这与“西北军”东渡黄河开辟西线河东抗日战场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7.
新力 《丝绸之路》2004,(4):4-16
一条大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2000年夏天的一次黄河文化采风,使一直在不停地抒写黄河的我对于“中华民族摇篮”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我相信,对于任何一个沿着黄河行走的人,黄河都称得上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大书。在这次沿黄河采风中,我时常看到一些中外艺术家、旅行家、企业家和观光客徜徉在沿黄河的名山大川和古城荒村中,这是一种充满了意趣也包含着危险的人类活动。这也使我意识到,全世界有多少人渴望了解我们的母亲河,有多少人渴望通过了解我们的母亲河来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  相似文献   
38.
卫才华 《民俗研究》2008,(2):263-268
长期以来,关注民俗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成为民俗学最活跃的研究途径,产生了一批经典作品。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乡村研究重焕青春,尤其是注重现代性过程中乡土社会多元发展的变化,不约而同地成为各学科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9.
毛国杰 《中原文物》2008,(3):103-104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河南省原阳县文物普查组新发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阳武毛氏新迁茔域碣记>石碣一通.该石碣的发现,为研究近500年的黄河变迁、地层变化、阳武毛氏的播迁等,都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现将发现情况与碣文介绍于后,并就有关问题与有识之士商榷.  相似文献   
40.
本文借鉴文化人类学对原始艺术研究的成果,从文化、考古、艺术的综合视角,分析解释三星堆遗址出土青铜人形塑像,是祭祀礼仪的主体形象"尸"的再现.他们揭示了一个史实,即祭祀礼仪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物塑像是在不同时间、不同的祭礼仪式中充当特定角色.即受祭者--"尸"的肖像,他们被作为活的个体,与神沟通,往往是领袖人物或者蜀王的化身,主祭对象为神和先祖.古蜀设"尸"的祭祀礼仪具有连续性,时间跨度大约在夏至商周之际,期间,三星堆遗址期为稳定和快速发展期,到金沙遗址期为转型期,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礼乐文明碰撞、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