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自晚清以来,首先由一些外国人开始关注、著录宜兴陶业。到20世纪前期,中国人对于窑口、产品、工艺等宜兴陶业情况的文献记录逐渐涌现,其中包括宜兴制陶环节中最具特色的泥片成型工艺。传统泥片成型工艺虽延续至今,但以如今的制作方法与之相比,诸多方面和细节已逐渐改变,甚至消失。宜兴窑业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2.
穆冉 《南方人物周刊》2011,(39):104-104
即便没有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这个肯定,《转山》依然会是国产片的年度惊喜之一。 如果看过游记原著,你十有八九不会看好将这17篇文章发展成一部电影的念头。且不说此前进入院线的国产公路片几乎没有成功的先例,单是将原著立足的亲身经历化作一部电影所需的戏剧冲突,  相似文献   
73.
周阿根 《安徽史学》2011,(4):123-125
<正>任景述,后晋兵部尚书,五代时期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之一。其墓志1997年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出土,该志葬于后晋天福七年(942),志盖长、宽均64厘米,篆书,志石长67厘米、宽65厘米,楷书,39行,每行38字,计1381字,石藏陕西历史博物馆。1998年,王建荣先生  相似文献   
74.
花芳 《神州》2011,(26):187
中国古典舞身韵不同于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泛指具有传统古朴风格,表现古代题材的舞蹈。而中国古典舞身韵则是在中国古典舞的基础之上对人体"身韵"的强调。"身韵",即是对人体的形体和神韵的训练方法。它包括形、神、劲、律。  相似文献   
75.
张连文 《沧桑》2011,(6):46-47
古代军阵是我国先民与自然斗争的产物。中国最早的阵法,据说始于黄帝为战胜蚩尤而获教于神的。有据可考的是在商朝后期。早期的阵形比较简单,按照“三师”的编制,呈一字或者方形排列,阵战法在西周和春秋的时代极为盛行。中国的阵法是在春秋和战国发展成熟的。它的发展显示了一种智慧和力量,在这里我们对军阵发展初期作一粗线条的勾勒。  相似文献   
76.
许承宁 《神州》2011,(1):56-61
2010年11月16日,经由正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4个成员国共同审议,北京市文化局代表全国京剧传承机构和分布地区申报的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艺术。京剧的唱词和念白吸收了北京等地方方言,遵循严谨的格律和字韵。京剧中讲述历史、政治、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艺术形式。京剧表现手法细腻,"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也使得京剧成为了我们宝贵的民族国粹。我们沿着京剧的历史沿革,感受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77.
一、导言 韘,也称泱,为古代射箭时的工具.<说文解字·韦部>:"韘,射泱也,所以钩弦.以象骨韦系着右巨指."<广韵>卷五:"韘,射泱张弓."即鞣是射箭的人戴在右手大拇指上,并用韦固定以免滑落,作拉弦开弓之用.  相似文献   
78.
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5件金饰片(原文称金叶),上面捶揲对称的侧面羊首。无独有偶,1983年广州象岗山南越王赵眜墓也出土8件形制类似的金饰片(原文称金叶)。2004年,在江苏扬州西汉刘毋智墓的收缴文物中,再次见到了同样形制的金饰片。  相似文献   
79.
南方浙东、皖南以及长江中游是汉晋罍形罐分布的主要地区,以浙东地区的谱系最为完整,约可分出三期,存在着由浙东地区向皖南及长江中游地区的传播;汉晋罍形罐与古代越人的文化因素有关,其对外传播发展亦与汉晋越人的地区迁徙相一致;孙吴时期是汉晋罍形罐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80.
古栉拾零     
我国古代的栉,既是一种重要的首服饰物,又是一种必备的梳理用具。作为人类精神创造和物质创造的结晶,栉以其独特的方式,不仅记录了社会生活状态的变化,同时也记录了人们审美理念的变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可是,由于人们对栉的使用习以为常,乃至于忽视了它们的存在价值。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辨识出"不为人识"、"不明全貌"、"不辨其形"的三例古栉,并通过对相关遗存的分析,指出了这些古栉不仅在标识使用者身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反映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精神面貌方面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