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7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丁穹拉康石窟群地处西藏最西北部的阿里地区日土县境内,调查发现共计4座石窟,1号窟为礼拜窟,2~4号窟为禅修窟,组合完整。1号窟壁画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三组曼荼罗、一组地方护法神、两位护法金刚和尸林修行、地狱变、供养人物等。该石窟群时代为10~12世纪,是西藏西部后弘初期最重要的石窟群之一。  相似文献   
42.
时至清代,棉纺织业成为中国产值最大的手工业,原棉需求愈旺。在输华白银短缺的情况下,印度棉花一度成为外国输华货品的第一大宗。印度棉花的批量入华印证,在鸦片战争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东方产品"而不是"西方产品"在中国行销走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化的外来原料输入,涉及中国最重要的两个经济领域-—农业和手工业。耕织结合系中国传统社会自然经济结构的核心,此时中国的棉花经济,已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中国境内的国内经贸体系,而是开始受到异域的影响。英国等赖此重建对华贸易结构,海外棉也首次与中国千家万户耕织结合的小农、小手工业经济相结合。  相似文献   
43.
碳十四测年与石家河文化起讫年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十四所测年代与实际日历年常有误差,所测3000年以远的标本,常短10%左右的年代。树轮校正的实质是使偏近的碳十四年代复原。石家河文化早期的时间当为3000B.C~2300B.C.,石家河文化晚期(或称后石家河文化)约为2400B.C~1900B.C.。石家河文化早、晚期大约有100年的过渡期。当一些地方进入后石家河文化时,另一些地方仍处在石家河文化阶段。  相似文献   
44.
2013年4月8日至19日,廊坊市文物管理处对河北省文安县太子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试掘,为研究后岗一期、二期文化遗址的内涵及分布脉络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5.
徐峥晨  金英熙 《沧桑》2014,(1):111-113
小珠山二期文化过去和小珠山一期文化一同被视为小珠山下层文化,其文化性质一直比较模糊。2006年至2009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对小珠山遗址进行了再次发掘,证实了两者有地层上的叠压关系。本文主要围绕小珠山二期文化的筒形罐特征,通过对比后洼上层文化和马城子B洞下层文化,对三种文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年代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6.
杨丽红  李美娜 《沧桑》2014,(3):171-173
军校大学生由于经济上基本能够实现独立,其消费能力与地方大学生相比显现出许多不同之处。本调查以某军校不同专业不同生源的219名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90后军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进行统计,分析90后军校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状况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7.
甲午战争后,日本民间为对抗美欧扩张在华权益而提出旨在与中国等亚洲国家间提携甚或结盟的亚洲主义论调,在其嬗变过程中存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紧随局势变幻而频频翻新名称和言说;一是始终未变其国家利益至上的实质,及为主流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所不屑的边缘地位。  相似文献   
48.
图片新闻     
《旅游科学》2014,(1):F0003-F0003
申葆嘉教授(1923—2014),江苏苏州人,著名旅游学者。1944年入西南联合大学经济学系学习,抗战胜利后转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49年7月毕业后就职于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对外贸易司(1952年8月,中央贸易部撤销,成立对外贸易部和商业部)、1980年应邀到南开大学工作。1982年8月参加组建旅游学系并担任旅游经济教研室主任。  相似文献   
49.
梳理19世纪的中国史,会看见一条清晰的轨迹:中国的近代化之路,每往前走一步,都是挨了一次打之后:1840年鸦片战争后,几个先觉者发出“睁眼看世界”的呼吁;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有识之士兴起洋务运动;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有了维新变法;1900年庚子之变之后,开始“新政”、“立宪”、“革命”……中国这个封建老大帝国的步履,不可思议的蹒跚、滞重,一步一停顿,以至于用上六七十年的时间,仍未能自强。  相似文献   
50.
从海龄之死看鸦片战争时期官方与民间的英雄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银 《史学月刊》2006,12(12):46-50
海龄由于其不恰当的军事手段,导致矛盾激化,矛盾聚焦于海龄在京口的活动、死亡方式。围绕其死亡方式,各方争端不断,持续长久。争端方对此各执一词,镇江人利用流言否认海龄殉节,与官方直接对立。争端折射出官方与民间在认同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