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291.
中国古代的铸钱工艺从先秦至六朝皆系范铸工艺,隋唐以后采用砂型铸钱并一直沿用至清代末年。在这两种工艺之中应当有一个技术过渡期,从目前田野考古发现的铸钱遗址看,这个过渡期应在六朝。对于批量铸钱而言,范铸法铸钱技术最高形式即为叠式浇铸,而叠铸技术水平最高者,莫过于萧梁时期的双面纹叠铸范,它不仅以省工省料见长,并且一套范一次浇铸的钱数可达到500枚左右,这是汉代叠铸钱工艺无法实现的。本工作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萧梁时期的无榫卯双面纹叠铸钱工艺的可操作性,力图阐明六朝萧梁时期铸钱工艺中制模制范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与汉代传统叠铸钱工艺的技术比较。  相似文献   
292.
通过对汉代的内向连弧纹镜的研究后发现,这种纹饰是古人用圆规分出的等分。进而对四神博局镜的背纹进行研究后发现,四神博局镜背纹中的几何纹饰也全部是采用圆规及直尺经过精心绘制而成。直至今日还可以看到,四神博局镜背纹中的几何纹饰,大都在某两条线的相交点上。从而说明,汉代的先民已具有了一定的机械制图水平。  相似文献   
293.
在彩陶的图案中,我们常常能够从不同的式样和图形中感受到一种规律的存在,笔者认为这便是秩序感。本文对马家窑彩陶图案中漩涡纹的秩序感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梳理和分析,并希望能够运用到不同形式的艺术创作中,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94.
王炜林 《文博》2020,(3):26-36
5000多年前,兴盛于渭河流域的庙底沟文化,以彩陶为标识,在东到大海,西达甘青,南至长江,北抵阴山的广大区域,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文化浪潮,庙底沟文化统一而规范的花卉纹彩陶在这些区域的不同考古学文化中的传播,标志着这些文化先民对庙底沟文化人文观念和精神信仰的认同。伴随着这种传播,不同文化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在不断碰撞、融合下,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明为中心的相对稳定的文化共同体,也勾勒出了文化意义上早期中国的雏形。庙底沟先民这种文化上的融合和疆域上的扩展及寓礼意于彩陶,器以藏礼的特征,为其后以中原为中心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5.
首都博物馆藏辽代“杜家”款绿釉璎珞纹净水瓶,出土自北京密云冶仙塔遗址,是辽代北京地区重要的考古文物。从该件器物的出土地点、器型渊源、装饰元素以及烧制工艺,可以窥见辽代北京地区佛教文化的兴盛,以及该件文物所体现的中西文化交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96.
故宫藏蟠虺纹簠是一件战国时期青铜器。借助X射线影像技术、X射线荧光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和激光拉曼光谱仪、紫外荧光照相技术和显微红外光谱仪对蟠虺纹簠内部伤况、锈蚀物相和锈蚀层次、蟠虺纹簠原修复痕迹、断口疑似“胶状物”等进行了科技检测。结果表明:蟠虺纹簠原破损严重,基体成分为铜锡铅合金,锈蚀物相主要为黑铜矿、赤铜矿和孔雀石。原修复材料中使用的有机物为虫胶,做旧中使用了硫酸钡、硫化锌、碳酸钙、铅铬黄、群青、巴黎绿和氯铜矿等颜料。最后,基于对蟠虺纹簠的研究,对“京派”青铜器修复技艺的特点进行了说明,蟠虺纹簠原修复技艺与故宫博物院传统青铜器修复技艺相差不大,应均属于“京派”青铜器修复技艺范畴。  相似文献   
297.
深圳博物馆藏郑公大墓出土蟠螭纹铜鼎入馆前已进行过保护修复处理,但保护修复记录资料缺失。现因年代久远,原保护修复材料老化和保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又出现左右两足从原焊接处断裂、脱落,以及多处裂隙等病害,亟待再次保护修复处理,以恢复器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并提升展示效果。本工作利用X射线探伤、X射线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该铜鼎的材质组成、制作工艺、早期修复材料、处理方法,以及病害情况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铜鼎本体材质为铜、锡、铅三元合金;器身遍布补配、焊接修复和随色作旧痕迹,且分布有多条裂隙。补配材料为黄铜片(口沿局部白色补配材料为混杂有钾明矾的石膏,且已酥粉);焊接材料为铅锡料;未发现氯元素。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知该文物的价值、科学评估其保存现状和病害程度,以及对其实施科学有效的再保护修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98.
299.
300.
文辉 《文博》2000,(2):57-60
耀州窑素胎黑彩瓷七十年代大量出土于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并在此之后,其他窑址也偶有发现。器物类型有:盆、灯、釜、盂、碗、盘、钵、骆驼、鸡、马、猴等。素胎黑彩瓷是在胎体制成后,用毛笔或毛刷等软质工具,蘸以釉药绘画于胎骨之上,习惯上谓之“软法”。纹饰多以动植物纹为主,几何纹次之,纹样构图严谨,色彩对比强烈。写实规整中力求夸张变化,古朴意态中竟显雅拙神韵,作品充满了纯真、自然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