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达玛沟佛寺是新疆和田地区重要的佛教遗址,具有极高的佛教及艺术价值,对我国乃至东亚的佛教艺术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研究新疆达玛沟佛寺遗址出土壁画颜料成分及工艺,以壁画文物残块为研究对象,利用体视显微镜、X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偏光显微镜等多种仪器对其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达玛沟佛寺所使用的颜料全部为矿物颜料,其中蓝色颜料为青金石,绿色颜料为氯铜矿,白色颜料为石膏,红色颜料为朱砂,褐色颜料为铁红,赭黄色颜料为铁黄。该研究为探索中国西域佛教史、美术工艺史及后期修复保护材料、工艺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92.
为了提高印章的可辨识度,尝试解决印章与画意重合的问题,应用高光谱图像系统,采集了上海博物馆馆藏"清明上河图"作品的高光谱图像信息,对其中三枚可辨识度不高,与画意重合严重的印章进行了提取。通过最小噪声分离(Minimum Noise Fraction,缩写为MNF)解决了其中一枚印章可识别度不高的问题;对与画意高度重合的两枚印章,通过波段裁剪结合最小噪声分离处理,有效地将印章与画意分离开,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结果表明,最小噪声分离可以有效地提高模糊印章的可辨识度,结合相应的波段裁剪处理,也可以有效地将印章与画意分离开。  相似文献   
593.
黄婧  刘建宇  曲亮  雷勇 《文博》2020,(5):92-99
当前基于图像建立三维模型的方法中,照片采集全过程通常依靠操作人员经验进行模糊预估,导致工作的重复、低效,且方法不具有可移植性。本文针对文物器形复杂、采集过程要求严格、色彩还原度要求高等特殊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图像采集过程中的拍摄距离、可视范围、图像覆盖面积、图像拍摄数量等参数进行优化计算,并结合文物实际拍摄场景,加入高光噪声的影响,提出一种可推广应用的文物三维建模图像拍摄方法。实际拍摄操作证明了本方法可精确还原文物模型及纹理色彩,且比常用的模糊预估拍摄法的工作效率有大幅提高,进而从图像采集方面为文物三维模型的规范、高效建立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94.
夏天 《中原文物》2020,(6):112-117
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和墓葬图像归纳出构成"开芳宴"标准图像的四个要素,分别是内宅场地、竹帘帐饰、厅前歌舞、厅上会宴。研究发现"开芳宴"图像四要素在宋金元各个时期的表现明显受到了墓葬装饰形式、图像格套、民族特点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包含上述四要素的"开芳宴"图像,确立图像标准,进而对宋金元时期墓葬装饰中指代不明的"开芳宴"图像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595.
<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牛首山,位于南京市城南中华门外10公里处,北连翠屏山,南接祖堂山,地跨雨花台和江宁两区,属于宁镇丘陵西段南支的低山丘陵,主峰海拔242.9米,山虽不高,却闻名遐迩。牛首山,以山顶有南北两峰对峙,状如牛头双犄而得名,当地老百姓称其为牛头山,又因"牛头"不雅,改称牛首山。《金陵览古》和《方舆纪要》均对其名由来有  相似文献   
596.
汉画《列女图》与《秋胡戏妻》图像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画像石上有“秋胡戏妻”题材的图像,本根据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对此类图像的出现、艺术价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作了考述。  相似文献   
597.
《山茶》2011,(9):70-97
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取自匈牙利和吉普赛民歌旋律。古老乡村舞蹈和城镇说唱的传统,在这个国家流传至今。图为布达皇宫旁少男少女在街头表演民族舞蹈。  相似文献   
598.
599.
舒显彩 《文博》2023,(4):77-86
汉代传世文献将鸱鸮贬斥为“夭鸟”,同时期的图像资料却揭示了鸱鸮的另一重文化内涵。今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出土60件不同题材的艺术品皆绘有鸱鸮,它们多“允恭玄默”,与众祥瑞共处“天”所在的信仰空间。鸱鸮性情威猛、夜察毫末,在墓葬环境中被赋予辟邪御凶、引魂升仙等功能。汉代鸱鸮图像兼具自然属性、天文属性与宗教属性,体现了墓葬文化独特的信仰体系。因鸱鸮与五月的属性同为“阳中之阴”,故汉代人选择“阴气啎逆阳”的夏至、五月初五或五月望作枭羹以禳除邪气,这是阴阳从类思想对饮食习俗的渗透。  相似文献   
600.
本文在一个广阔的文化背景上,论述了敦煌龙凤图像的来源,它们在其发展演变的不同历史时期所蕴含的王权与教极斗争的不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