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进入新时代后,地质公园的发展迎来新了机遇,但也面临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广西鹿寨香桥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不仅具有重要的地貌景观和旅游观光资源,而且蕴含着巨大的科普旅游发展潜力.文章利用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维度对广西鹿寨香桥岩溶国家公园的开发与保护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广西鹿寨香桥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的建议,旨在加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促进该地质公园科普旅游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2.
自明初开始,随着朝贡贸易和民间海洋贸易的相继兴盛,东南亚香药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长期以来被社会上层独享的香药自明中叶开始逐渐在社会上普及开来,饮膳类书籍及日用类书中香药出现的频次创历史新高,添加香药的食谱纷纷涌现,以胡椒为代表的香药成为社会各阶层烹调食物、腌制果干、酿造美酒、制作香茶的重要调配物料,曾贵为奢侈品的香药俨然变成了大众生活必需品。作为海洋贸易标志性产品的香药在饮食领域的广泛应用,带动了明人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的全新变革,也促发了奢靡消费观念的进一步深化及走向日常。  相似文献   
73.
《中国西藏》2016,(4):93
香浪节是安多藏区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传统节日,是一种群众性游山活动。香浪节源于上山采薪,"香浪"的藏语意思就是采薪。香浪节为夏河拉卜楞寺首创,第四世嘉木样为保护寺院周围生态环境,避免乱砍滥伐,规定每年藏历三、四、五、六、八、九月为进山采薪日期,过了香浪日,一律不准进山砍柴。过去寺僧每年这个时间进山伐薪,  相似文献   
74.
词人赵长卿工于作词,作品颇丰且独具特色,但历代却少有评述,本文依据《四库全书.集部》对词人及其词集的收录,论述词人在南宋的创作背景下,其词作借以丰富而独特的审美意象,反映出的词人随缘淡泊的性格,及所代表的南宋民众希求祥和安宁的世俗心态。  相似文献   
75.
莞香与香江     
  相似文献   
76.
普米族的“括鲁”与“仲巴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虹宇 《民俗研究》2000,(1):132-136
来到普米族居住的村寨,不管去到谁家,都会发现,在客厅主火塘正方,立着一块长12寸、宽8寸、厚4寸的条石:火塘正后方的神龛中,供立着一块刻画着古拙而原始图案的石块。这便是普米族大石崇拜和火崇拜的标志——“括鲁”与“仲巴拉”。  相似文献   
77.
修 志 行日冷霜重寒气凝 ,匆匆亻禹亻禹未曾停。道边衰草皆黄白 ,田里麦苗犹碧青。无意明湖千佛迹 ,唯耽史志百科情。黄金台上不登足 ,书海弄潮思捉鲸。行香子·《悦堂志论》出版  几载抽丝 ,几度牵机 ,夜常阑、听惯晨鸡。三番裁尺 ,五次成衣。问可应时 ?可中意 ?可相宜 ?  蝶儿翩舞 ,笼鸟清啼 ,雀儿闹、檐下叽叽。个中滋味 ,料有谁知 ?是蚕儿痴 ,蜂儿蜜 ,老牛犁 !修志诗词二首@张景孔  相似文献   
78.
2002年11月17日至12月13日,中国少数民族歌舞团受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的派遣,赴英国、挪威、荷兰、瑞典四国进行访问演出,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79.
林文溪 《东方收藏》2022,(5):122-124
中华文明五千年薪火相传,其中香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它已经成为一门探究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传统香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分别从香文化在茶道中的应用情况、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情况、现代民俗节日中的应用情况、文旅产业中的应用情况及日用产品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梳理与探究,旨在通过了解香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与意义,继续挖掘新内涵,希望能够不断焕发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0.
香炉石遗址与香炉石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香炉石遗址是鄂西清江中游的一处早期巴化遗址,出土遗物较丰富,计有石器、陶器、骨器、铜器、甲骨和陶印章等物近万件,已被研究命名为“香炉石化”(即早期巴化),其时限为距今4000~3000年间,属我国青铜时代一种地域性的考古学化。香炉石化的人们多居住在河流两旁的台地上,其经济生活以渔猎为主,采集和种植为辅。该化的源头,从陶器中的罐釜等炊具的形制特征看,可追溯到大溪化和城背溪化,香炉石化的明程度较高,这里出土了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陶印章和商周时期的大批甲骨,就是最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