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田家凹墓群是谷城县境内一处重要的墓地,主要有秦、汉时期的墓葬。本次虽然仅发掘了三座墓葬,但仍然出土了一批较为重要的文物,特别是西汉时期的红彩陶壶,在襄樊地区汉墓中极少发现,对研究汉水流域的汉文化面貌与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从建筑的角度,对安岳三号墓的平面布局、建筑结构与建筑要素进行分析,认为该墓以东北地区的汉墓形式为主体,在墓葬内容上融合了诸多中原以及敦煌建筑文化的风格与要素,因此可以认为它是中国文化向东传播的一个重要实例,也可以认为它是早期丝绸之路向东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界标.  相似文献   
103.
区域城市等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是城市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张家山汉墓竹简》记载了西汉初年帝国直接统治区(即汉郡区)内四种不同类型城市的名数及其最高管理者的秩等,为城市等级划分提供了依据。综合历史文献及区域环境因素,探讨西汉初年汉郡区城市地理问题。得出不同类型城市等级不同,以及城市等级越高越密集于区域核心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4.
1973年,湖南长沙市郊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五十二病方》,学术界关于其成书年代有三种说法。本文从此书的内容、文字、语言等方面予以考证,认为《五十二病方》的成书年代应在战国晚期。  相似文献   
105.
马王堆帛书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料。根据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可校勘今本古籍的不当之处;通过帛书与传本书的对照研究,可以发现传世文献在流传过程及当时情况;通过马王堆帛书研究,还能使我们有确据地进行疑古、释古与信古,从而更好地开展学术史研究。这些都有力的推动了人们对历史的深入研究和再认识,也将对有关学科的研究起明显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6.
林凤群 《神州民俗》2007,(11):66-67
旅游需要文化的底蕴支撑,需要文化作为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旅游者日益崇尚文化的今天,旅游产品的精髓就在于其文化含量。文章通过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对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大香山区域旅游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7.
大葆台汉墓的发掘,至今已有30多年。期间,我国又陆续发现发掘了十多座同类墓葬。再次审读原发掘报告,我们发现其中有一些结论性描述存在可探讨的空间,整体布局和结构也应再考察与复原。这既是对原报告的一次完善,又为我们今后研究和认识西汉"黄肠题凑"葬制提供更加可靠的实物信息。  相似文献   
108.
黄淮地区是传统粟稻混作区,西汉时麦作推广进入关键时期,但小麦在这一过程中对黄淮地区原有粟稻混作格局的影响并不明确。对江苏省盱眙县东阳军庄汉墓群出土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9例人骨骨胶原δ13C值的范围为-20.0‰~-18.4‰,均值-19.4±0.6‰(n=9),表明西汉时期盱眙先民主要以稻、麦等C3类植物为食,已经不再将粟作为主要粮食,结合该地区西汉以前的农业格局,可推测西汉时期苏北淮河流域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稻粟混作模式向稻麦混作模式转变。将本文数据与我国同时期其他遗址的稳定同位素数据比较后发现,在原有稻粟混作区内,粟在先民饮食结构中的地位呈自西向东下降的趋势,反映了小麦种植在不同区域的不平衡发展,关中地区小麦的推广普及明显晚于东部近海地区。  相似文献   
109.
张合荣 《考古与文物》2012,(1):12-18,121
1994~2007年,先后在安顺宁谷龙滩清理了东汉晚期墓葬4座,其中2座石室墓(M29、M31),2座砖室墓(M30、M32),皆为带甬道的单室券顶结构,被盗严重,墓内残存少量随葬品。M31墓道内发现祭祀遗迹。  相似文献   
110.
周筠  何琨 《文物春秋》2012,(5):57-59,67
满城汉墓随葬车马的耳室中出土了6件铜锯齿形器,发掘报告称其可能是弩臂后端的铜饰。笔者在考察了各地汉墓中出土的弩臂形制后,认为此说不确,而秦始皇陵铜车马为观察认识其用途提供了直接的实物例证,通过对照研究可以确认,锯齿形器是当时安装于马车上的盛箭器口沿部位的装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