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馒头的诞生     
小麦原产西亚,被引进中国后,从种植、制作到吃法,都经历了漫长的汉化过程。最终诞生了与面包完全不同的产品——馒头,并通过马可·波罗反馈世界一个具有普世意义的食品----面条。从这个角度说,中国人在小麦吃法上的发明创造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52.
李芫 《中华遗产》2013,(2):62-69
馒头被誉为中华面食文化的象征。从粒食到粉食,馒头对于北方的饮食有着巨大贡献。图中是山东青岛的一家馒头店,刚刚使用直径一米的大笼屉蒸出二十来个戗面馒头。戗面馒头是在发好的面中再加入一些千面粉,来吸收发面中的一部分水分。这样蒸出来的馒头吃着会更加筋道。  相似文献   
53.
王星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2):30-43+130-131
在耀州窑以往考古发掘中,发现有48座唐宋时期制瓷作坊遗存。作者通过对这些作坊进行分类,并梳理窑址所见刻铭遗物,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以成型为主要生产环节的Ⅰ类A型作坊是相对独立的生产单元,在唐宋耀州窑址以稳定形态长期存在。这一形态或与"窑户"存在关联。第二,以石碾槽、淘洗池和沉淀池为代表的原料生产设施在唐宋之间有所发展,影响了制备原料作坊的生产规模,成为耀州窑瓷业生产进一步专业化的重要促因。第三,在唐代作坊ⅡZ2中发现了5件刻有不同姓氏铭文的盘头,反映出当时曾有不同姓氏的人在同一生产地点从事同一环节的制瓷工作。这些工匠与作坊主之间的生产与经济关系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54.
中国是世界上瓷器烧制技术的发源地,浙江湖州出土夏商时期原始青瓷就反映出先民的不懈探索(1)。通过大量的考古发掘可以看出,至迟在唐代,中国就将瓷器作为贸易产品随丝绸输往国外(2)。2021年10月29日,展览"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来自十余家世界知名博物馆及收藏机构的206件/组文物,以陶瓷贸易所带动的跨文化交流视角为主题进行呈现。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元代中期新安沉船出水卵白釉瓷资料的初步整理和分析,可知其釉色呈现出不稳定状态,装饰工艺及纹饰来源趋于多元化,这些信息充分显示出元代中期景德镇窑的卵白釉瓷正处于试产阶段。对比景德镇地区窑址调查和考古发掘资料可知,新安沉船出水部分卵白釉瓷为昌江河渡峰坑段至历尧村小学段窑场和景德镇老城区窑场烧造。此外,综合分析新安沉船出水瓷器品类、数量及各类瓷器面貌特征,再对比景德镇地区元代晚期陶瓷考古资料,可以进一步发现元代中期景德镇地区制瓷手工业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期。  相似文献   
56.
影子 《旅游》2013,(9):58-61
我从小生长山西阳泉,小时候每逢农村的祭祀活动,都会看到五彩缤纷、斑斓绚丽、造型逼真的面塑,那时候,我不懂什么礼节,只是对满桌的祭品很感兴趣,印象深刻。早就产生了把这一瑰丽的面塑艺术品拍摄下来的念头,苦于没有机会。恰逢前几天,阳泉市郊区西南舁村有一场隆重的民间祭祀活动,负责制作面塑的是阳泉市河底镇胡怀英,以手艺精巧远近闻名,特意约我们前去拍摄。这个活动上需要一百多组面塑,场面和气势都属于近年较大的。我听到这消息,不由得兴奋起来。  相似文献   
57.
葛君凯 《收藏家》2000,(1):15-17
常州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景德镇窑青白釉观音坐像,是南宋景德镇窑的精品,国家一级文物。观音头戴化佛冠,胸前佩璎珞,内穿僧低支,外披通肩大衣,在山岩善跏跌坐。她面相丰腴,神情安详;外衣和坐处青白釉,其余部分露胎制作,构思精巧,凸现了安静优雅的气质及青白釉的淡雅悦目,如玉般滋润(图1)。这尊观音像精工细作,美轮美奂,充分展示了青白瓷的魅力。青白瓷,就是我们常说的影青瓷,因釉  相似文献   
58.
长沙窑析议     
长沙窑的创烧由湘阴窑演变而来,并承继上林湖窑的因素。其釉下彩的创烧成功,对我国陶瓷彩绘艺术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也为釉下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使其成为唐代较为先进的窑口之一。  相似文献   
59.
杨哲峰 《江汉考古》2000,(4):88-89,76
“昨入新峰市,犹闻旧酒香。抱琴沽一醉,尽日卧斜阳。”以上是宋代林洪在其《新丰洒法》一书中载的一首当时仍在今江苏南部一带流传的古代酒诗。林洪称之为“昔人丹阳道中诗”,至于其作者及年代均未交待。  相似文献   
60.
有人说中国的美术史近乎是陶瓷史,中国的化史也近乎是陶瓷史,此说虽有些夸张,却也透出几分道理。早在商代二里岗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青瓷。东汉之后现代意义上的青瓷基本形成。三国两晋时,越窑已经成为全国烧瓷业的中心。隋唐时期的长沙窑烧成釉下彩绘瓷器,首开彩瓷之先河,名的唐三彩更是名噪一时。及至宋代,名窑辈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