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我国亘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作品十分丰富多彩,繁荣昌盛。伴随着创作的繁荣,批评鉴赏之作也纷纷涌现,比比皆是。不仅有众多零散的评议篇什,而且有众多的“诗话”、“词话”之类评议诗词的专。撰有评、注的作品选集也历代多有。尤其近二十年来,由《唐诗鉴赏辞典》开端,以“辞典”的形式鉴赏诗词作品的专如雨后春笋般露出地面。这类评议诗词的作,对于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学知识,提高读的艺术鉴赏能力,自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2.
南京大屠杀中的日军屠杀令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65年前日军攻占南京后对中国俘虏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戮 ,这一暴行出自日军高层的命令 ,还是基层部队的自发行为 ?由于现存材料残缺不全 ,给认识这一问题带来了困难 ,日本虚构派也因此否认屠杀出自自上而下的命令。但通过对今存的日军组织和官兵个人记录的钩稽梳理 ,可以证明中岛今朝吾、山田二日记和第六十六联队第一大队战斗详报中的有关记录 ,就是屠杀命令的记录。  相似文献   
53.
54.
卫俊秀 《丝绸之路》2012,(15):57-57
渔家傲·自况 干似青铜根柢固,傲然何畏风雷怒,雪压霜欺如铁铸。谁能侮,华峰挺立参天树。自苦平生师大禹,云开终见消迷雾。正气堂堂何所惧。凝目处.山花烂漫开无数。  相似文献   
55.
金源尚文崇儒,从初期至海陵王统治时期,大致经历了述以文事、崇尚文物、尊儒重道几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期,即世宗即位后,提出了好儒恶吏的主张。章宗承此,发扬光大。与前此相比,这个时期,金源的尚文崇儒之风更加浓厚,兴学养士,科举选贤,使得具有本朝特色的国朝文派迅速崛起;另一面,国朝文派的崛起,也与统治者自身趣好及对士人的笼络与提携所产生的关联影响不无关系。国朝文派是金朝以致治为其发展文化而建立的文派,富有深厚的北方文化内涵,并不类同于一般而言的创作流派。  相似文献   
56.
《南方人物周刊》2012,(24):22-23
扭开自来水龙头,就能直接饮用,这样的镜头多出现在欧美影视作品中。  相似文献   
57.
"愁"是文学一再表现的情感,至词的出现,"愁"更是找到了合适的表达。愁情词不断涌现,然而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特点,以往的成果都是就唐宋词统而论之,亦侧重于宋愁情词的分析,对唐五代愁情词关注不够。本文选取词发展的最初时期——唐五代,从其表现的主题和怎样表现主题两方面入手,细致地呈现唐五代词的面貌。  相似文献   
58.
画家张琦是明末清初“波臣派”的一员,其作品流传极少,故宫博物院所藏之《圆信法师像》轴是他的精品。本文参照张琦流传到日本的另外一件作品,确定了《圆信法师像》的创作时间。  相似文献   
59.
《文史天地》2015,(3):93
有一个现在还经常使用的成语:分道扬镳。这个典故出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北魏的国都在洛阳,京兆尹(管理首都的长官)名叫元志。此人生性耿直,素来不肯向达官贵人低头让步。有一天,元志乘车上街,迎面遇上御史中尉李彪的车子。论官职,元志比李彪低。按当时的规矩,元志应该首先回避,让李彪的车子先过去。但是元志不愿这么做,李彪很不高兴,当面责备了元志。元志见李彪生了气,更不肯让路。两人谁也不愿示弱,便到魏孝文帝面前去评理。李彪说自己是皇帝许可乘坐华丽的车子的,一个洛阳地方长官怎能同御史中尉对抗,  相似文献   
60.
王文婧 《世界历史》2016,(4):80-90,158
纯洁派是欧洲中世纪中后期法国南部的一个"异端"派别,14世纪时已完全绝迹。然而,在16世纪法国宗教改革时期,纯洁派却被普遍视为法国新教的先驱。当时,天主教和新教在几乎所有问题上都壁垒分明,但在对这一"谱系"的认定和坚持上两者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当时法国的政治宗教形势以及天主教和新教各自的论战策略密切相关。天主教学者从纯洁派被十字军镇压的历史中得到启示,更加坚定地要用武力清除新教这一"异端"。新教思想家则在罗马教会迫害纯洁派的历史中看到了自身的影子,并意外发现了在论辩中反败为胜的机会。于是,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将纯洁派和新教之间的谱系关系嵌入新教教会的历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