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风水洞探胜     
倪士毅 《古今谈》2000,(3):64-64
最近《杭州日报》下午版,陆续刊登了《杭州郊外有个世外桃源》和《风水洞重见天日》两篇报道。关于风水洞的情况,1985年我曾来此洞游览,并作了初步调查,现在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2.
论徽州传统村落水口模式及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词源:[水口]水源所从出之洞口.《尔雅·释水》“瀵,大出尾下”.注“今河东汾阴县有水口,如车轮许,濆沸涌出,其深无限,名之为瀵”.目前研究传统村落水口系风水术书之称谓,对照文献与实地考察.山村水口泛指村口水流出处,地点也与村口相同.由于这种村口来源于自然环境对村基最大容量的限定,因此在村落发展到饱和前,它与村中心区有着一段较长的距离.它周围的环境便称为水口环境,它附近的建筑常称为水口建筑.古代风水师与隐逸之士的卜筑以居不但把水口作为村落最大容量的边界,而且把水口环境作为评价村落环境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3.
秦岭西端万山簇拥,天水就处在峰峦簇拥着的怀抱里。这地方有点像贾宝玉脖颈上系的那块灵通玉,是秦陇之间难得的一块风水宝地。  相似文献   
94.
风和水作为自然和人类生命赖以存在的原质,无论古代东方还是西方化中都将其视为神圣之根本,从而为把风、水这两种基本的自然要素与地理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整合统观,形成不乏系统辩证的“准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了可能。风水学说是中国古代关于建筑环境规划的一门学问,是为选择建筑地点而对地形、地貌、景观、气候、生态等多种环境要素进行综合评价的体系。  相似文献   
95.
客家风水文化第一村—兴国三僚村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6.
刘月 《神州民俗》2007,(1):34-35
神州民俗:今年,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提出中医阴阳五行理论是伪科学,而同时也是今年,韩国提出“中医”中遗,日本也在筹划“风水”申遗,您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7.
明清时期金华地区的村落建筑凝聚着灿烂的礼乐文化。以仁释礼、以礼齐家,传承中国的传统道德和儒教思想的建筑语言,贯穿着由宗祠、住宅、风水、牌楼、戏台、雕刻等组成的金华村落礼乐文脉。这些古建遗存为研究金华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与礼乐思想的关系提供了可靠而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8.
气论观念是风水文化的核心问题,它不但是风水文化的本体基础,也是居所诸构成要素及居所结构的本质。它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维度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生态观,与现代生态美学中人与自然“共在”的生态存在论具有相通之处,是建设现代文明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9.
丘勤 《旅游》2012,(8):18-21,3
旅行生涯近30年,人文远比山水令我流连,而那些在旅行中邂逅的世外桃源般的乡村,建筑规划与山川田园的完美融合,更以一种憩园的诗意和家园的亲情,羁留住了我的脚步。或春或秋,总想重返,一个人,慢慢徜徉老房子、深巷道,悠悠品茶香、闻稻香,听鸟鸣春山,看秋色点染……文化厚重的皖南,从游人熟知的歙县绩溪往北,在宣纸故乡的崇山环抱间,这个风水绝佳的黄田古村,不仅有着古人高度的规划智慧,山水田园的诗情画意,更有着一种遗世独立的安然美丽,一种近似禅境的静谧从容,激起了我对心灵故乡的深深眷恋。独自漫步在均长青石板铺就的古老商道上,倾听自己与有生命力的古建筑和古老的乡儒典故的对话,那些来自久远的对自然、对劳作的敬畏与乐活,对乡土宗族的珍视与依恋——这些人类对家园原本最素朴的感情,给我日后深度盘桓乡间多了更坚定和渴望的理由。  相似文献   
100.
《人文地理》2012,(4):161
在中国地理学会的支持下,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鲁东大学承办的"首届人文地理风水沙龙"于2012年6月22—24日在烟台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商务印书馆、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宁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十几家单位的30余位专家出席了沙龙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