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文秋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位著名的巾帼豪杰。无论是在险象环生的白区工作,还是置身于枪林弹雨的武装斗争,她始终英勇奋斗,忠贞不渝,表现出一个革命家的战斗风采和崇高情操。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张文秋和毛泽东一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她的两个女儿刘思齐(后改名刘松林)、邵华与毛泽东之子毛岸英、毛岸青结婚,成为了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相似文献   
52.
孤幼不仅存在抚育的问题,逻有财产辽侵夺的危机。汉唐政府没有把照顾孤幼视为政府的责任,直到宋代,才有专门针对孤幼生活与财产的制度设计。孤幼检校法有保障孤幼生活,与保全其财产的作用。儿女分产法是专为分配孤幼家产而立的新法。前者只要有宗亲族人愿意抚育孤幼,国家就不强制执行该法。後者源自张咏的判例,是由男子承分中拨出部分作为孤幼的生活费,而调整男、女的财产比例,遂出现“女合得男之半”的特别法。但《名公书判清明集》所引儿女分产法极为筒略,实际运用上有模糊空间,又可能与父系成员的利益发生冲突,所以该法只见於南宋,往後便不再行用。  相似文献   
53.
谢泳 《江淮文史》2014,(4):142-151
正陈寅恪与《红楼梦》的关系,今天为人谈论的较多,刘梦溪有长文梳理相关史料并有深入分析。关于《儿女英雄传》本身的专题论文也不鲜见,但陈寅恪与《儿女英雄传》间的关系,特别是他为何喜欢在自己著述中引用《儿女英雄传》等现象,目前还没有人特别注意,所以有必要稍加申说。  相似文献   
54.
陈诚的妻室儿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陈诚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将领蒋介石有一句口头禅,叫"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中正,说的是蒋介石自己,而这个辞修,就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的干女婿。陈诚,字辞修,1898年生于浙江省青田县高市镇一个贫寒的耕读之家,父亲以务农、教书为业。  相似文献   
55.
陶短房 《南方人物周刊》2012,(39):50-50,52,53
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吉娜·莱因哈特和3名子女近日为争夺26亿英镑家族信托基金的管理权展开司法大战  相似文献   
56.
<正>宾县在1911年春设立宾州府中学堂,此乃宾县第一中学校的前身;1913年撤宾州府改称宾县。宾县即将迎来"两个百年":宾县第一中学建校百年和宾县设县百年。为了积极配合开展好2011年举办的百年校庆活动和2013年百年县庆活动,宾县地方志办公室拟编辑出版《宾县百年风云》(以下简  相似文献   
57.
张向红  张永龄 《旅游》2006,(3):50-55
乐山人大概是有一点点江湖豪气的。曾经在一个帖子上看一个乐山人这么白话自己:峨眉山上砍过树,乌龙寺里盗过墓,此生行尽天涯路, 乐山儿女就是酷;嘉定北路下过海,峨眉车站挂过彩,青山颜色终不改, 乐山儿女就是拽;大渡河里洗过澡,乐山广场赛过跑,天若有情天亦老, 乐山儿女就是屌。  相似文献   
58.
20世纪20年代,贵阳城普定街乐家大院里,海平老祖公的第二子嘉荃公这一支在此定居。嘉荃公有六子二女:长子乐森璧(伯恒)、次子森琳(仲琴)、三子森琏(叔慎)、四子森(季纯)、五子森琅(景武)、六子森玮(静麓)、女碧纯、荔琴。乐家第三代子孙,他们的青年时代正处于一战和二战几十年间,他们接受了欧洲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欧洲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的影响,滋生了科学兴国、读书求学的热情,向往精湛技术和科学文化的境界。1912年乐森璧赴北平入清华学堂。后公费留学美国,在美国耶鲁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归国,先任教于贵阳南明中学,后在北平、上海任职,曾在海…  相似文献   
59.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这首在抗美援朝岁月中诞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响彻朝鲜战场和祖国大地,拨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弦,鼓舞着中华儿女同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英勇厮杀,浴血奋战。  相似文献   
60.
论文以中国传统法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对《排华法案》出台的原因及影响以及华人由加拿大、墨西哥越境美国现象的分析,阐述了华人越境入美的主观因素。认为美国《排华法案》时期的华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稳定的守候者,中国传统法文化也深深烙印在他们心中。面对《排华法案》这一仅针对华人的歧视性法律时,在"理、情、法"权衡之后,很多华人冒着生命风险,付出更大代价做出越境行为,既是被逼无奈之举,也是追求中国传统法文化中"正义"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