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8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启动第二轮修志工作以来.我省已出版了6部志书,9部志书开过评稿会。从这些志稿看,志书质量总体不够高,表现在:篇目上继承有余而创新不足,地方特色、时代特色、行业特色不强;资料上不齐全,有的上下限不足,有的资料明显短缺,  相似文献   
982.
曲新华 《沧桑》2009,(6):231-232
《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热播,引发观众和媒体对抗战题材影视剧的热议、评论。无论采用从历史的角度或者艺术的角度来分析、探讨,通过对历史又一次的回顾、思考,其现实意义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983.
伍斌  龙珊 《沧桑》2009,(6):229-230
新世纪一批新兴的军旅题材电视剧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电视剧中回归的英雄形象直接向大众的观赏方式和审美习惯提出了挑战。本文从近几年热播的电视剧《亮剑》与《历史的天空》中,重新解读了李云龙和姜大牙等英雄形象的性格二元化、欲望合理性、政治色彩弱化的特点。从人学思想的演变、欲望的解放、阶级意识的淡化以及消费主义的影响四个方面,探讨了新世纪军旅题材电视剧中英雄观的变更和创作手法的翻新和历史传奇的消解。  相似文献   
984.
董波 《文物世界》2009,(1):61-63
中国古铜镜种类繁多,纹饰与题材丰富多彩,包含了文化历史艺术等诸多信息。在其众多的纹饰题材中,有一种纹饰图案,经历了数千年的流传与文化传承仍历久不衰,几乎贯穿了中国古铜镜发展的始终而始终受到人们的喜爱与青睐,这种纹饰图案,就是龙纹图案。  相似文献   
985.
张正 《中国土族》2009,(4):70-71
我与郭建强相识已久,一直引为兄弟,他少言寡语,行事沉稳,几乎从我们相识之初就是这个样子,就像他的诗歌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在语言风格甚至书写内容的指向上,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我不知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相似文献   
986.
终于写完了,近500个特制的信封,认真书写上收信人邮编、地址、名字,好在里面是已经印制好的统一形式和内容的贺年卡。  相似文献   
987.
琥珀作为艺术载体在我国的出现,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余年前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时期,其使用一直延绵不断。本文主要利用考古出土材料,并结合文献,对自商至元(不包括辽代)历代琥珀制品的题材、造型、工艺、使用及其文化内涵作全面的梳理和探讨。文章认为,琥珀在我国古代是作为与水晶、玛瑙、琉璃、犀、玳瑁、玉石、金等相当的贵重物品进入人们视野的。其使用多限于皇室、贵族和高官,是使用者地位、财富和奢华生活的象征。琥珀主要作为小件饰品使用,其次用作印章。至于琥珀用作杯、盅、盏、枕、碟、盒等实用器皿,虽有记载,但非常罕见。琥珀制品的造型,与同时代其他贵重材质器物的造型相同或相似,其制作以圆雕为主,少量片雕、镂雕,加刻简单的阴线表现细部特征。历代琥珀艺术呈现的面貌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88.
王东 《中国钱币》2009,(1):42-44
1999年春节刚过不久,我在乌鲁木齐市一文物商店意外见到一枚金质花钱,正面楷书文字内容为“长命百岁”,穿口左、右外廓各有一枚打压戳印文字,内容分别为“阿金”、“同兴”。背面楷书文字内容为“反帝青年”。  相似文献   
989.
编读往来     
《旅游纵览》2009,(6):96-96
<正>填写下列内容,让我们打造更适合您的杂志的同时,将表格寄回杂志社,您将获赠当期杂志一本,并有机会参加杂志社年底举行的幸运读者奖品大派送活动,赶快行动吧,  相似文献   
990.
中学现有的语文课本设置篇幅偏少,内容不够丰富全面,其主要问题是对语文课的认识过于局限.语文课不仅仅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应该是陶冶情操、培养生活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