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九鼎是古代中国特有的器物,寓有神圣之意.有关九鼎的记载最早出自<史记>,据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  相似文献   
82.
王学典  李扬眉 《史学月刊》2003,(11):101-108
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一说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史料学的层面,它的现代性似乎主要体现在顾颉刚对历史知识一般性质、尤其是其不确定性的看法上或对历史知识的谦卑的态度上。搁置历史本体、着重于古史知识形成过程的“层累构成说”标明了顾颉刚经验主义的知识立场。而在普遍的知识论意义上,从怀疑古史记录到怀疑全部历史记录,顾颉刚事实上已经触及了历史知识的一般性质与“神话”的性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3.
告别田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方人类、考古以及语言请学科fieldwork的概念,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入我国民俗学界,至今译法尚未统一,大致可分为田野作业、田野工作、田野调查、田野考察、野外考察、实地考察等几种译法。此后,田野作业被民俗学界当作最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反复提倡,许多学者甚至把民俗学学科水平相对低下的原因也归结为田野作业数量和质量的不足。种种言说,把田野作业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一个无上的高度。  相似文献   
84.
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对封建古史观念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和批判,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顾颉刚的"疑古辨伪"思想,深受胡适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论顾颉刚研究孟姜女故事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4年至1926年,顾颉刚先生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孟姜女故事研究活动,其初衰是想把研究民间传说作为研究历史的辅助手段,从而证明他提出的“层累的造成中国古史”这一名论断。此项活动及其研究成果在学术史上的意义是巨大的。其中《孟姜女故事的转变》和《孟姜女故事研究》的影响尤其突出,两综合运用历史演进的方法、理论分析统摄下的考据学方法、艺社会学方法等至今仍具有典范意义;这一研究活动调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做法同样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6.
翟华丽 《民俗研究》2005,(2):245-249
曾在《历史知识》1981年第六期拜读过方诗铭先生的一篇文章,名为《顾颉刚先生与(文史杂志)》。文章陈述了《文史杂志》办刊的艰辛,并且不无遗憾地告知《文史杂志》六卷由于“十年浩劫,保存下来仅是第六卷第三期一册了。这一册可能是海内孤本”,可见《文史杂志》六卷之稀有珍贵。  相似文献   
87.
姑苏五老     
王湜华 《纵横》2009,(8):50-52
1975年,当海棠盛开之际,北京东四八条叶圣陶先生家院内,留下了一张照片,照片上共有五个老头,前排藤椅上坐着的,右面是家父王伯祥先生,左面是顾颉刚先生,后排自左至右是叶圣陶先生、章元善先生、俞平伯先生。照片是叶老的孙子叶三午拍的。五位老人的神态十分融怡自然。这张照片竟成为他们五六十年交谊的生动写照,因此不胫而走,在不小的范围内流传颇广。有人称之为“五老图”;又因为其中四位都是苏州人,平伯仁丈虽是浙江德清人,但他出生在苏州,幼年很长一段时间也都生活在苏州,所以他一向自称是半个苏州人,所以也有人即把这五位老人戏称为“姑苏五老”。  相似文献   
88.
曹荣  詹环蓉 《民俗研究》2007,(1):127-144
妙峰山位于北京市西郊门头沟区,自明代以来就是京津以至华北地区碧霞元君信仰的中心地。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妙峰山庙会都吸引了大量香客、游人和香会。自顾颉刚先生对妙峰山庙会进行调查以来,妙峰山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民俗学的圣地。由于历史原因,妙峰山庙会一度中断。1993年,在旅游开发的热潮下,妙  相似文献   
89.
长期以来,顾颉刚倡导的疑古思潮在近代史学界的影响被过分夸大。事实上,至少在"古史辨运动"的策源地——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占据主流地位的章门弟子便对之表现出一种十分错综复杂的态度,大多并不曾积极支持"疑古"。究其缘由,这其中既存在学术观点的分歧,又参杂有章太炎的影响以及国学门中微妙的人脉纠葛。  相似文献   
90.
《民俗研究》2021,(5):109-118
顾颉刚的孟姜女研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一时代思潮的产物。从士大夫塑造的知礼的杞梁妻到民众塑造的纵情任欲的孟姜女,该研究体现了顾颉刚对旧礼制的批判和对新道德的追求。在其交叠的叙述中,女性成为其批判旧礼制、传达新道德的载体。一方面,民众被塑造成与士大夫阶层相对的、未受礼制熏陶的、富于情感的人,是中华民族依然保持着活力的象征,而女性作为民俗学者眼中最多情的群体,又成为民众的代表;另一方面,女性被塑造成封建礼制的牺牲品,是"奴隶的奴隶",因而,女性的生存状况便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将女性从家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赋予其自由平等的人性便具有了正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