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41.
邓小平题词的语言大都比较简洁,最短的是“求是”、“晗亭”、“深圳”,只有两个字,而最长的是纪念韦拔群的题词,有两百多个字。邓小平还很少随机题词,一般是在北京题写好后送到被题词的单位或个人手中。据悉,邓小平在1988年5月11日一天题写了19幅,是数量最多的一次。  相似文献   
42.
《胶澳志》是民国初期由胶澳商埠局组织编修的关于青岛地区的地方志书,详细记录近代青岛地区开发初期的历史发展状况。而在其艺文志一门中收录了数量斐然的外文文献,其中收录德、英、法文为主的西文文献书目特色鲜明。这些书目在其排目结构、著录体例以及收录内容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对于进一步了解近代殖民问题和中西文化碰撞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地方志收录相关外文文献所应采取的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3.
韦拔群开创新民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韦拔群同志既是杰出革命领袖,又是壮族新民歌的开创。1932年他壮烈牺牲后,留下的革命民歌流传于壮乡瑶寨,扎根民间,历久不衰。经壮族中国民间艺家覃剑萍、黄相搜集翻译整理和韦以强记录壮出版的80多首《拔哥山歌集》,仅是韦拔群新民歌园地里的一束鲜花,它以新颖夺目的光彩荣获1979年——1983年全国民间学优秀作品二等奖。  相似文献   
44.
右江两岸,红水河畔,广大壮、汉、瑶各族人民的心里,深深镌刻着一位英雄的名字:韦拔群。韦拔群(1894.2—1932.12),是壮族人民卓越的革命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红军第七军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也是早年为党为国捐躯的杰出红军将领之一。  相似文献   
45.
将计就计     
1930年8月,中共中央命令红七军北上江西。同年11月初,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红七军集中河池整编,改纵队为师,全军编为19、20、21三个师。原第三纵队编为红七军21师,师长韦拔群,师政委由右江特委书记陈洪涛兼任。当时前委决定,留下21师继续坚持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原第三纵队身强  相似文献   
46.
莫荣强 《炎黄春秋》2010,(10):15-20
<正>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总书记瞿秋白,曾为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书撰写的序言,在这篇《序言》里,瞿秋白还给毛泽东和彭湃一个称号:"农民运动的王!"其实,当时中国"农王"有三个:即湖南的毛泽东,广东的彭湃,广西的韦拔群。金冲及先生在他主编的《毛泽东传》一书中说:"中国共产党内,最早在实践上致力于农民运动的,是彭湃。1922  相似文献   
47.
何成学 《广西地方志》2009,(5):27-33,22
韦拔群对中国革命作出了积极卓著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为孙中山领导的“民主共和”事业、为兴起广西乃至全国农民运动和广西土地革命斗争高潮做出了积极卓著的贡献。就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考察社会探索孙中山救国救民道路、三打东兰县城揭开右江农民武装斗争序幕、为创建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等11个方面。  相似文献   
48.
印尼苏加诺政府时期的澳印(尼)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与印度尼西亚是亚太地区有着重要影响的国家,它们之间关系和睦与否对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有着重要影响。苏加诺政府时期的澳印(尼)关系错综复杂,反复不定,虽然深受美苏冷战的影响,但基本上还是反映了这时期澳大利亚与印尼国家利益的诉求。  相似文献   
49.
王辅一 《百年潮》2013,(9):20-28
韦国清,1913年9月2日生,广西东兰人,壮族。少年时,家庭被反动当局摧残,父亲韦宗典、祖父韦庭繁相继被杀害,坚定了他投身革命的意志。1928年夏,15岁的韦国清参加了韦拔群领导的农民自卫军(后改为赤卫军)。  相似文献   
50.
两宋时期江南运河入江口兴建、复修的澳闸系统,在宋代水运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是研究古代复式船闸的典型案例。历史资料及考古发现揭示,北宋与南宋对澳闸系统的建设各有侧重:北宋曾孝蕴的设计具有开创性,京口港五闸的布置、两澳的分工以及甘露辅港的设立成为我国水运史上一大杰作;南宋史弥坚根据南宋漕运格局的变化以及京口转运中心的需要,复建了京口港五闸及甘露港二闸,又着力修扩归水澳、沟通护仓河,通盘解决了通航与转运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